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01 16: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字数:2227 字号: 【大 中 小】

“数学教学应当从问题开始”,让学生“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教师通过有效地设置问题,将教学各环节连接起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习”。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通常是与问题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入,并以问题的最终解决为目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如何点拨学生,用什么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实践证明,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精心创设情境,从设置的情景中启发他们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情景的设置对整个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设置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基础来建构新知的。小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地形象性,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形象的典型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学习数学的有用性。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中去。

2.创设生动的故事情景。小学生个个都是故事迷,把计算教学的知识块有机地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乘加、乘减时,充分的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制作教具(画画——4株玉米,每株3个,其中有一个可摘除。)通过提问题、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秋天到了,庄稼成熟了,小朋友们,你们想都有哪些庄稼可以丰收了?”以提问激起他们的兴趣,接着出示教具“看!黄澄澄的玉米多好看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玉米有几株,每株有几个。“玉米长得真好,老师都忍不住要流口水了,真想吃!有只小熊忍不住了,它趁小朋友们不注意偷偷摘了一个(演示摘玉米),现在有几个玉米?(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教师注意引导多种方法解决,有加、有减、有乘)。

3.创设有效的竞争情景。俗话说“有竞争才有动力”。其实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成功者,胜利者。人人都有好胜心。小学生具有明显

的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的学习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竞争无疑是触发激情的情境之一。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设计具有竞争性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竞赛的情景中完成计算练习课的内容。通过竞赛,不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畅通,富有创造力,对于培养学生理解、表达、动手、想象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均有好处。创设竞争情境,更能提供大部分学生参与的空间,提高计算教学课的质量和计算的正确性。 二、联系生活,应用知识,提高主动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说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三、以“读”助解,提高解题能力

经过一年多的低段数学教学,我发现学生看题不仔细,审题不清是做错题目的很大一个原因。低年级学生拿到题目之后大都不会很仔细地读题目,把题目的意思弄明白。他们总是急于做题目完成作业,无形之中好像总在比谁做的快,而很少去想做的对不对。所以,教育学生如何看题、如何审题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实验表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主动接触外界的信息(包括课本),并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去解读这些信息,从而赋予认识对象以心理意义。“读”就是学生与课本之间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式。那么数学到底应该如何“读”呢?难道仅仅就是单纯地“读”、机械地“读”吗?当然不是,这里的“读”包含“阅读”的意思,是学生与数学文本的一种交流,让学生深入数学题目的内在,理解其中的含义。 四、深化应用,拓展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统计》时——用1格表示1后,有一道练习题统计全班学生

喜欢的水果,学生遇到纵轴当1格表示1人不够时,产生了知识冲突,此时,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在这个统计图中表示出我们班小朋友喜欢的水果情况,然后让他们同桌交流,有的孩子说“老师我们再在这些格子的上面添上一些格子不就够了吗?”很快就有孩子反驳“那样不行,那样太乱了,又没有地方。”最后,在学生的讨论中有一个孩子说“我们可以用1格表示2个人,不就能画下了吗?”原本是二年级的知识,在孩子们的争执中,很快的得到了解决。就这样在数学知识的应用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与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武鸣县双桥镇双桥小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3j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