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社会
更新时间:2023-07-26 03: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理论课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
[摘 要]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实施中未来的生力军。大学生对“小康社会”内涵、小康生活”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认识与把握,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历史使命。本文以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为研究主题,以湖南工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对全面建成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小康生活 当代大学生 理想信念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目的
从20世纪80 年代初期起,在邓小平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就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个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经过近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现阶段是我国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最后关键阶段。作为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基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充分发挥统领作用。
作为小康社会总概念中的子概念,“小康生活”是指我国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殷实的生活状态。从小康生活和小康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看,小康生活是小康社会的主要标志。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必备条件,没有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民就不可能过上小康生活。大致上说,小康生活主要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考核指标有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生态环境指数、人民幸福指数、健康指数、人口素质指数等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诸多方面。现今,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五年时间,无论是理论准备还是实践进程,都需要我们予以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是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是全面建成小康
理论课调查报告
社会战略实施中未来的生力军。大学生对“小康社会”内涵、小康生活”标准的理解,以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认识与把握,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历史使命。本文以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为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当代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有更新颖和更深刻的理解。对全面建成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会对今后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理论引导作用。
2.实践意义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的社会调查与研究分析,较为全面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有助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作出科学的预见,从而能使各级政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过程中作出正确、科学的决策,为充分发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中的统领作用以及为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基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完成提供参照。也就是说,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在新常态下从整体上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和探索新常态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二、本选题研究现状
自1990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开始对小康内涵、指标体系及量化标准等问题展开研究工作,建立了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出版了《2000年中国的小康社会》研究专著。1991年起,国家统计局也开展小康标准研究工作,并于1992年提出了小康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康社会活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具体分为“中国小康标准”、“中国农村小康标准”和“中国城市小康标准”。这些研究成果为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并结集出版了《中国小康标准》一书,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994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又组成联合课题组,提出了“全国人民小
理论课调查报告
康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准”,报送国务院领导同志批阅,其相关内容纳入了正在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到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到本世纪末的奔小康战略作了进一步调整,并制定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规划,推动了小康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此后,许多省市制定了奔小康的战略规划,并运用小康标准对本地区奔小康进程进行实证监测,以此指导全国各地奔小康的各项建设工作。
综合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概况,小康问题研究在以下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具体体现为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逐渐增多,研究内容向系统化和可操作性方向发展,研究方法趋向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取得了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从理论研究来看,初步理清和阐明了邓小平“小康”思想的内涵,并据此制定 了小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为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这一时期,报刊杂志上也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小康问题的领导讲话、宣传报道和研究论文,截至2014年,总量达五千篇左右。出版的关于小康问题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工作总结的论著至少有70余部,产生较大影响的有《小康之路探索》(李占才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出版)、《小康中国》(韩广富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出版)、《小康社会人的心理健康素质研究》(常若松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国小康实证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出版)、《中国小康社会论》(殷理田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中国小康水平研究》(尹世杰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中国小康标准》(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国农村奔小康的成功之路》(国务院研究室编,新华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等等,形成了一个宣传、研究小康问题的热潮。不过,就小康问题的研究而言,主要的研究热潮集中在%年代初把实现小康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之时。从实际工作来看,各地都高高举起奔小康的旗帜,使之成为90年代中国农村发展的主题曲.各地实际工作部门紧紧围绕这一战略部署,认真分析各地奔小康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实现途径,为我们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成果密切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小康社会的建设与探索作出了多方面的回应、思考和研究。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论著大多是著名学者的心血之作,他们在自己深厚的理
理论课调查报告
论素养和政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体现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真知灼见。然而,笔者认为,这些论著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研究小康社会,鲜有学者从微观层面尤其当代大学生的视角来研究。鉴于此,本选题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依据,力图探索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 较为全面的提出全面建成当代大学生心中“小康生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理论引导和实践探索。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湖南工学院在校学生,样本采取分层取样
表1:学生情况
表二:调查年级
表三:其他情况调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本文将大量收集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整理出有用的信息,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选取了湖南工学院作为采样基本点,采用无记名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其中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2.86%。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主要从个人、家庭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出发来探究各种主要因素在整个大学生对于小康生活的看法以及他们是否已经达到自己的小康生活。
理论课调查报告
四、研究成果
小康社会,这是一个全中国13亿人民心中共同存在的理念,它代表着中国对家的最好诠释,也满满承载着中国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刻体会到了国家日益繁荣的变化,同时也在自己的心目中勾勒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未来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理想中的小康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一)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生活”
大学生心中小康生活的标准,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就业、养老、娱乐、旅游、生态、政治参与等方方面面。以下是被研究(调查)的两个学生对象是这样描绘自己向往的小康生活的:
甲:“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就是在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幸福的家。就业不再那么紧张,竞争不再那么激烈,能找到适合的位置。无论去哪个城市生活,都不要背上沉重的房贷,房价与年收入的倍数不要太大,趁年轻奋斗几年就能拥有一个自己的“窝”,在中年之前,从房奴中走出去,不要一直背着沉重的债务负担。”
乙:“我心目中“小康”生活,就是吃的更安全、住的更宽敞、行的更方便,后顾之忧更少。天更蓝、水更清、气更洁,一派和谐盛世的局面。”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小康生活”、“小康社会”,进而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实现途径的理解,整体倾向是: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小康”承载着民众对对于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与向往;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小康”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升华,现实中更是赋予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衡量标准里,“小康生活”既有“物”的标准,也有人的标准,既有有形的指标,又有无形的指标,其维度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物质生活方面(主要内容为食品、衣着、住房、交通等物质条件)。小康生活的基本标准是在物质方面达到一个基本富足的状态。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达到小康生活的首要标准是人均月工资收入达到较高的水平。当问卷问到“你认为达到小康社会的人均月收入”时,77.2%的学生选择了5000-8000元,18.2%选择了10000元以上,只有4.4%选择了2000-4000元。另外,有稳定的住所,房子宽敞,住房面积达100平方米以上;交通方便,有车;生活物质充足,一年至少
理论课调查报告
旅游2次以上;对衣着品牌没太大的要求;有足够的娱乐场所与设施,可以经常出入影剧院等是大部分大学生心中理想的小康生活。
2.生活环境方面。(主要指空气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拥挤以及水质和绿化状况)86%的学生对现在环境问题表现出担忧,认为未来环境问题是制约中国发展和困扰百姓生活的重要障碍,因此,空气污染(雾霾)、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准。此外,交通工具多元化,城市拥堵和过节时期交通工具拥挤等到有效解决也是他们所期待的。
3.社会生活方面.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文盲人口大幅度减少。集中表现为高中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不断上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95以上;人民的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寿命在75岁以上,医疗水平提升,大部分人能看得起病等;贫富差距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实现相对平衡,地域歧视要消灭;社区服务功能完善,有方便的阅览室;旅游装备齐全,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出发去旅游;邻里关系好,家庭和睦。
4.政治生活方面。有严格的,完善的法律和司法部门,安全部门有优良的装备,可以打击一切犯罪行为人民可以对安全部门有监督和考核,监督安全部门的破案率,和破案速度,可以罢免不合格的领导。人人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益,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所有的一切重要的政治活动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人人可以自由投票,表达自己的心声。政府所有的工作,财务等情况都要公开,人民可以对领导人实行考核和满意度调查,当考核不达标和满意度不合格时,可以罢免,重新选举领导人。人人都有监督政府的权利,可以通过公开自由选举和罢免不合格的领导人。所有官员的财务都要公开,避免腐败。
5.文化生活方面。文化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教育,娱乐都是目前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也对这些有着自己看法,促进教育公平化,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人民精神生活都被提及到。同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也有提到这方面的目标,分别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大学入学率20%;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50%;每千人医生数2.8人等。城镇化进程也使大众各家注重生活的品质,买车买房的人群也越来越多,是否有房是否有车也成为民众判断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被采访的大学生对于这些也格外的关注,他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需要大规模展开,使中西部地区拥有和东部沿海地区一样的文化生活设施,从而达到全民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样,在
理论课调查报告
和谐社会也是小康社会的一部分,国泰民安,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环境稳定都是文化建设方面应该大力推动的方面。
(二)当代大学生对小康生活的认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此项研究(调查),我们也了解到,当代大学生对“小康生活”的标准,“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实现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的了解和认识,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第一,对“小康”、“小康生活”、“小康社会”等基本概念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目前国家正在实施推进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研究(调查)显示,一部分学生(22.5%)对以上主题及其相关内容比较了解,大部分(70.8 %)学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少数学生(6.7%)则不知所云。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小组讨论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涉及的小康生活,是与党和政府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相割裂的。也就是说,仅就小康生活谈论问题,没有大局和全局观念,缺乏理论层面的辩证思维,与普通百姓街头巷尾谈自己的“小康生活”没多大区别。
第二,对“小康生活”标准的理解,比较片面。虽然,当代大学生谈及的衣、食、住、行等方面,传统或一般观念上确是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小康生活”主要指标,但我们要建成的小康,是全面的。仅从小康生活指标体系来看,也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还包括恩格尔系数、生态指标、幸福指数,和谐程度等软指标。然而,在我们研究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在谈论自己的小康生活时,对其标准的理解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重物质层面,轻精神层面。将近80%的学生认为,小康生活就是票子、房子、车子,吃、穿、住、用等。如,被调查的对象学生A认为:理想的小康生活就是,票子+房子+车子;学生B认为:小康生活就是,吃穿不愁,能经常下馆子改善生活,穿衣服不要让人觉得差。二是重自己个人、小家的享受,轻整体国家、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被调查的不少学生(72.6%),首先考虑,或只考虑自己、父母、亲戚圈内的人。如学生A认为,“小康生活”就是:养得起父母岳父母养得起老婆(如果有),能经常看到亲戚朋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好还能有五万剩余人民币。
第三,对个人小康生活目标的实现,在国家与社会层面能否提供充分条件的问题上缺少信心。一方面,不少学生在谈自己心中的小康生活时,存在个人主义
理论课调查报告
和实用主义的倾向;但另一方面,在谈论整个社会和国家能否为其提供实现条件时,却又表现出没有信心,甚至持怀疑态度。这也反映了一些大学生在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矛盾心理,既想获取更多,却又不肯为他人和社会无私奉献。研究(调查)发现,66.37%的学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百倍,坚信其会在2020年变成现实,而有 12.96%的学生对其缺乏必要的信心,甚至 20.67%的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能否预期建成抱怀疑态度。
持怀疑态度的学生认为,现实的社会,官场贪污腐败情况严重,职场由于竞争压力增大愈发勾心斗角,名利场潜规则早已澄明并使人不寒而栗,哪怕是在最纯净的校园中,各种不正常的人和事也到处存在。
(三)对策思考
第一,加强党中央关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宣传力度。研究(调查)显示,一些大学生由于不关心时事而对“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尤其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及其相关理论内容了解甚少。因而,我们建议高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宣传教育,并把这一宣传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效结合起来,与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校园活动联系起来。
第二,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发挥思政理论课的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本项研究(调查)主题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其实在中学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早已涉及,并且不少被调查的对象在大学期期间已修或在修的相关政治理论课程中也有主题的相关内容。这说明我们的中学政治教育教学,尤其是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形式上和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形式和方法及其实际效果,已受到学生们的质疑。相关数据显示,红色社团、网络媒介、校园文化等因素,都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大众化的主要载体。而现在我们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育教学并未普遍采用这些有效的方式。因此,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方式必须改革,采取当代大学生容易接触,乐于参与的形式进行。
第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生活的局限性,当代大学生对这一研究主题更多的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并没有多少直观的、感性上的了解。因而,高校应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者行动”,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更好地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并有限的参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践。
理论课调查报告
五、收获与体会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又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些什么呢?
1.基本举措
(一) 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充分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自身对小康社会的理解与其实质内涵相结合,努力践行。
(二)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进一步提高个人党性修养,提升个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养;只有加入中国工人先锋队——共产党才能成为构建小康社会的主力军。
(三) 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和谐思想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四)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五)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正确的思想意识,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
(六) 积极参加以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
2.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我们要将个人的力量融入集体的智慧之中,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视科学发展和民族进步为己任,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中的一员,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加国家整体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也必将更加幸福美好。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优越性的又一有力证明。
3.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究竟是什么呢?
我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以科技服务于生活,使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教育也要迅速发展,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只有
理论课调查报告
这样才能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当然,医疗器械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民的身体健康。当然,现如今大家一提到健康,就会想到”环境保护”,因为现如今的环境污染实在是太严重啦,这一切都得归咎于重工业不顾一切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得通过治理当前的环境问题才能确保公民的身体健康。只有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民主法制、可持续发展这六方面,才能真正实现小康社会。
通过此次的调查研究显示,仍然有部分大学生对于小康生活的标准是懵懂未知的亦或是模糊不清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增加了难度。这也使我们自身意识到在当代大学生心中的某些信仰或者是对未来生活的标准其实是模糊的。转变这部分学生的观念还需要一段时间,这也是在研究性学习的应用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
此外,从调查问卷的讨论、设计、到最后的发放,数据的统计,以及在调查过程的走访、讨论,中间的过程都我们在不断地摸索中完成,着实不易。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从未接触过这一类的研究性学习,收获了很多,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例如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摆脱传统学习中的思维定势,树立高效学习的理念。同时还要能科学灵活地应用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流畅地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方案设计时,要深充分地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时时与自己的队友讨论交流,这些经验都让我们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李京文:《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2]吕书正:《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科学内涵》,《党的文献》2000年第2期。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日报》2002年11月1日。
[4]乌东峰:《解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求是》2003年第9期。
[5]李俊卿:《关于北京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水平调查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3期。
[6]王梦奎等编:《小康目标和实现途径》,红旗出版社1992年版。
[7]胡鞍钢著:《中国发展前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陆学艺主编:《2000年中国的小康社会》,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国家统计局小康课题组编:《中国小康标准》,中国统计出版社1992年版。
理论课调查报告
[10]邵宗明主编:《中国小康实证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11]尹世杰主编:《中国小康水平研究》,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12]常若松主编:《小康社会人的心理健康素质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3]韩广富著:《小康中国》,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4]张友著:《四川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研究》,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
[15]李占才,运迪主编:《小康之路探索》,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16]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正在阅读:
当代大学生心中的小康社会07-26
关于在沪工作的外籍人员、获得境外永久(长期)居留权人员和台港澳居民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09-09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第二版课后答案 - 胡凤兰主编(真正的第二版)111-15
化学平衡计算(带答案)04-15
所有佛法精华中的总精华是什么? 八05-26
食品标准与法规06-03
幼儿启蒙古诗四十八首06-12
室内色彩搭配原理与技巧10-30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小康社会
- 当代
- 心中
- 大学生
- 2016年全国卷1理科数学试题(word完美精编版)
- 近十年来_三言_二拍_研究综述
- 20xx年人力资源专业大学生暑假实习报告模板(完整版)
- 第24讲 电压比较器
- RJ45与网络变压器
- (免费)历年试题与答桉详解机械制图
- 作文的开头.结尾.点题.拟题
- 单、双联与单、双控开关
-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1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中国
- 与agree 有关的词组_
- 书画协会第三届书画展策划书
- 2016年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新《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讲解
- 高三期末考试成绩册
- 十三五重点项目-天然香兰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 钓鱼岛武力解决辩论赛
- 课堂新坐标2014版高三一轮历史总复习(广东专用)第九单元归纳提升
- 北京同仁堂偿债能力分析
- 印刷过程中基于ICC的色彩管理实施方法
-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资料(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