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合实践活动教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1)

更新时间:2024-05-30 07:3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 四年级下册 目 录

探究与实践

第一单元 养成 · 服务 题一 美食文化

第二单元 生活 · 环境 题二 身边的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 人文 · 社会 题三 学会制订计划 第四单元 自然 · 科技 题四 生活中的静电 题五 走进声音世界 劳动与技术

第一单元 家政篇

活动一 几种常用刀法介绍 活动二 简易泡菜

活动三 营养餐搭配及制作 第二单元 活动篇 活动一 种小树 活动二 养蘑菇 活动三 打绳结 第三单元 木工篇 活动一 制作走马灯 活动二 制作小板凳 活动三 制作小香囊

第一单元 养成· 服务

主题一 美食文化 一、 活动设计思路 民以食为天”, 自古以来美食就被世人津津乐道。从古至今, 许多文人雅士们热爱美食、 赞颂美食, 逐渐形成了一种美食文化。这种文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沃土—— —美丽的新疆, 也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世人的推崇。 本次活动就是带领同学们对家乡的美食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领略家乡最具传统魅力的特色饮食,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新疆的特色美食。 2.掌握使用调查分析问卷。 过程与方法:

1.在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调查访问的方法以及收集、 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 2. 通过活动, 培养学生接触社会、 接触生活、 主动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 热爱学习、 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并树立为宣传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主人翁”意识。

三、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 教师更多的是带孩子去想,而不是带孩子去做,教师要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 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 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

本次活动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操作起来不是很困难, 教师只需根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即可,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努力去实践、 去学习、 去总结。另外, 这次活动需要留给学生充裕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 深入社会去调查研究, 所以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 一 ) 发现问题

选择和确定一个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是关键性的一步。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 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 选题时,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视频资料来引导学生再次去领略家乡的美食,从而激发学生开展研究的兴趣。 总之, 教师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 要知道研究的主题虽然有设计者的意图, 却没有固定的程序和现成的材料,也没有能够复制的具体方法, 所以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灵活多样的课程实施策略。

( 二 ) 活动准备 1.组建研究团队。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 性格特点 等差异进行分组 ,这 样 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相互促进和公平竞争。研究小组内的成员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具体任务进行分工,如搜集资料、 调查访问、成果展示等。

2.制订活动计划。

制订计划时要求细致具体, 例如活动时间的安排、 活动形式、 活动内容等都要一一细化。

( 三 ) 实施阶段 1.查阅和收集资料。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搜集信息,例如上网搜索、去图书馆翻阅文献、 采访周围的人等。

2.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 汇总和分析资料。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和问卷的汇总、 整理、 分析, 并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3.此环节可以发动家长带领子去家乡的特色小吃街、 美食文化广场等地调查访问, 做好记录, 用镜头记录下诱人的美食。

(四) 汇报与展示

成果展示环节,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 如亲自制作美食、 演唱歌曲、 绘画、 举办摄影展、 演讲、 写作、 表演小品或相声等。 ( 建议老师和学生及家长合作办一台关于新疆美食亚克西”的主题晚会 )

( 五 ) 活动评价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交流中评价。 注意教师在评价活动中不是审判官的角色,而是学生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指导者。

( 1 ) 组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将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班级评价和教师评价有机结合, 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 2 ) 注重学生评价中的诚信意识教育。

( 3 ) 要引导学生以欣赏、 现别人优点的眼光去评价他人。评价要公正客观,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 如对合作意识和能力的评价、 对自己和他人参与的主动性的评价、 对自己和他人实践能力的评价等 )

( 六 ) 活动延伸

此次活动只是个引子,除了美食, 还有很多值得赞美的特色文化呢,例如,新疆的水果、 干果、民族乐器等, 引导学生要通过这次活动, 向更多的人展示我们美丽的新疆, 让美丽的新疆走出中国, 迈向世界。鼓励学生为家乡的展出谋划策,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

四、 活动注意事项

此次活动个别学生可能要走出校园,走向街头巷尾进行调查, 因而, 安全保障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1.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2.需要外出调查活动的学生应在家长的支持和陪同下进行。 3.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第二单元 生活 · 环境

主题二 身边的低碳生活一、 活动设计思路“身边的低碳生活”课题的提出是基于时代的展要求: 当今世界, 环境不断恶化, 全球气候变暖, 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而我们生活中却有许多浪费现象。本活动便是希望学生能小手牵大手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多 节约、 少浪费, 成为“低碳生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活动让子们明白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节水的方法。 2.能够用数字简要表达调查数据, 简要表述调查的结果。 3.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具有观察身边自然事物的能力。 2.在调查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调查获得的信息做简单归类与整理, 并得出简单调查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并能带动身边的人一起节约用水。 三、 学时计划安排建议 建议1课时。 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初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 难点: 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指导方法及建议

家庭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探究题材。“身边的低碳生活” 这一活动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因而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并有兴趣去开展探究活动。

( 一 )发现问题

本课例是以塔里木河水的不断减少引发学生认识到节水的必要性, 认识到水并不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 水是不可再生资源, 我们应该节约用水。问题的引出, 老师可以用资源包中的,也可以自己寻找能强烈引发学生“节水行动”的题材,建议最好选择老师和本校学生比较熟悉的题材。如用严重缺水的图片和视频等。若选择其他主题, 在这个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可根据所选主题积极主动地去现问题。

( 二 )活动准备

组建团队时老师提前落实学生们的分工情况,了解他们这样分工的原因, 明 确每个组员具体干什么?团队组建好后, 老师应指导学生围绕所确定的主题制订本小组的活动方案。

( 三 )实施阶段 1.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 调查身边人们节水的意识和节水方法。在调查中, 学生也在思考他自己做到了吗? 别人没做到自己应该怎样做到? 因而调查的过程也是对自己习惯的思考和反思。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更会加深学生对他人节水意识的了解和对自己节水意识和习惯的认识。这一活动, 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调查,也可安排学生提前进行调查, 若没有提前安排可选择一小组现场调查,一定要落实。 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调查其他班的情况。调查后数据的整理也很重要, 老师应指导学生用数据简要地表述调查的结果。

2.查阅和收集资料

资源包中给出了新疆水资源现状和一些节约用水方法的示例。这部分内容孩子可以上网查,也可以查阅书籍。老师可以指导学生查阅本地的水资源状况,在查阅过程中让子们感受节水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节水, 并培养节约用水的习惯。

3.实地调查记录

实地调查记录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 家一周用水情况的记录。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中一周用水情况的观察和记录, 现自己浪费水的不良习惯。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学生若能现自己不经意的行为可能浪费水也可能节约水,那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从小事做起,自发地参与到节水行动中就更好了。也可能有的学生在实际的观察和记录中会发现适合自己的节水方法。 这一活动的落实可能有困难, 老师应鼓励学生坚持做好一周的收集活动。此外,也可借助学校在世界节水日开展的活动, 培养学生观察身边自然事物的习惯。 另一部分内容是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这部分内容,学生可采用拍摄照片或视频记录自己看到的现象,从而激他们的节水意识。

4.交流和讨论

经历了以上的活动后, 学生在这一环节一定有许多想说的, 可先让学生们在本小组中交流, 之后再选一名组员在全班交流。这个环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四) 汇报与展示

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多种方式, 如办小报、 写倡议书、 设计节水标语和宣传画等。这部分内容也可与学校的德育活动相联系, 把学生的活动成果在橱窗中进行展示,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节水活动中来。倡议书的书写不做细致的要求, 只要是学生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 能说明倡议的原因和希望则可。

( 五 ) 总结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重视过程, 兼顾结果。 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突出对学生活动体验和收获的评价, 应注重评价学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而不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即使活动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 肯定其活动的价值。在评价中关注子实践后的变化,尤其在节水行动中自己能自觉地养成一种节水的良好习惯。

六、 活动注意事项

1.在调查活动中一定要实事求是, 填写内容要真实。

2.在活动中老师应积极地引导、 评价和管理学生的实践活动。 尤其在交流活动中组织子们积极投入,对于积极发言、善于倾听的子及时鼓励,对善于给他人好的建议的子及时表扬。

第三单元 人文 · 社会 主题三 学会制订计划 一、 活动设计思路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体会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订计划。从学科特性出通过实践、调查、 收集、 计划、 交流、 完善、 终结、 展示等活动步骤, 引导学生们循序渐进地体验掌握制订计划活动,努力做到活动与情感融合并进。四年级学生步入小学中段的学习时期, 同学们有一定的综合实践能力, 但老师的引领极为重要, 既要给学生们充分活动自由, 又要给

减。

2.制订活动方案

一个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好的活动方案, 因此设计好活动的方案是搞好活动的关键。教师要多费些时间,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制订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的设计最好以组为单位, 重点放在步骤、 注意事项等的设计上。

( 三 ) 实施阶段 1.玩一玩

此时, 学生一定会对“会唱歌的杯子”产生了兴趣,对此很是好奇。可光有好奇心是不够的, 还要有实践。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践, 才能发现科学的奥秘, 感受到科学的魅力。在这一环节, 资源包中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三种不同的玩法:第一种玩法是用筷子轻轻地敲击四个大小相同的空玻璃杯, 看一看筷子与杯子接触之后声音的是怎样的。 这是学生的第一次亲身体验,一定要注意让学生认真仔细地去听, 并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表格中。第二种玩法是用筷子敲击注入相同水量的玻璃杯, 注意观察筷子与杯子接触时声音的变化是怎样的。 这是学生的第二次亲身体验,同样的,也要注意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表格中。 第三种玩法是用筷子敲击不同水量的玻璃杯, 注意观察筷子与杯子接触时声音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这是学生的第三次亲身体验, 注意引导学生比较这一次敲击与前两次敲击后声音有什么不同。在玩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冷静下来, 保持安静, 认真倾听、 记录。玩完后请学生们认真思考为什么?你现了什么?水量的多少与声音的高低有什么关系? 并且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们交流。 通过这三次的亲身体验,学生一定会有自己想法,这些想法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声音的探究欲望。

2.查一查

这一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心中的疑惑去解决疑惑。 因各地学生展水平不一和物质条件的限制, 不要求一定通过网络来查找资料, 可以使用多种途径, 比如问家长、 问专家、 看书等等。查找资料的方法比较多,一般有图书目录查找法、 关键字查找法等。最好是先各自查找, 之后在课堂上汇报不同资料的收集情况, 并进行相应的简单的整理与分析。最终要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之间的振动产生的。

3.想一想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想一想, 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敲击玻璃杯能发出声音外, 还有哪些其他的方法,比如用手指蘸水摩擦杯沿的方法等,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物体之间振动的方式、 方法有可能不一样, 但都可以产生声音。

4.试一试

有了前面几个环节的铺垫, 学生一定很想自己动手去尝试实践。在实施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按照资源包第47页给出的实验步骤去实验,也可以按照自己小组讨论的具体步骤实施。 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要求。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声音有强弱、 高低之分。子有可能会用最常见的方法—— —敲击杯子边沿去试着让杯子再次“唱歌”, 且能 “唱” 出不同的音来, 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让杯子“唱歌”, 比较哪种方法 “唱”的歌更动听些,最后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演奏简单的乐曲, 哪怕是很简单的 《 两只老虎 》 曲子中的一小段。 在这个环节, 要注意安全, 时时提醒学生做到“三轻”,以免发生事故。

(四) 我的收获

四年级的学生在活动总结上, 教师要引导学生说自己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遇到了哪些困难? 是怎样克服的?学生只要能说出来一些, 教师就应给予肯定, 不要要求太高了。另外活动的总结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制作ppt演示文稿、 小快板、 手抄报等等。

( 五 ) 总结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采取了自评、 组评、 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评价的内容涉及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合作与分工落实情况、 收集资料等实践能力以及积极思考等情感内容。在活动的评价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成长中的不足之处。

( 六 ) 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会“唱歌”的杯子进行美化。 只要学生能对杯子进行简单的修饰就给予肯定。 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 比如功能的增加等等。

五、 活动注意事项

1.注意此次活动中用的材料基本上是玻璃制品, 属于易碎物品, 因而要注意“三轻” 即轻拿、 轻敲、 轻放。

2.注意团队精神的体现, 活动时听指挥。

3.在活动中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的交流。 【 资料库 】

1.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不断地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这种运动就叫振动。 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表示。音高是描述物体震动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越快, 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在相同的杯子里注入不同的水量敲击, 声音会不同,主要是敲杯子时候杯子的振动频率就不同了, 所以声音不同。

4. 杯子里的水越多, 声音越低; 水越少, 声音越高。

劳动与技术

第一单元 家政篇 一、 单元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刀法,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掌握常用刀法的操作技巧。 2.使学生了解腌制泡菜的简单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掌握制作简单泡菜的方法。

3.使学生了解营养搭配的简单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初步掌握制作简单营养餐的制作方法。

二、 单元设计意图

家庭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 幸福的家庭是每一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家政学就是研究人类家庭生活规律和技巧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涉及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研究的目的就是促进个人的健康展和家庭的稳定、

幸福。烹饪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掌握烹饪的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感受生活的乐趣,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四年级的学生在享用父母用爱心给他们烹制的美味食物时, 他们自己对烹饪技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动手制作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食物是一件无比开心快乐的事, 与好朋友分享美食的美好时刻可能会永远留在他们童年的记忆里。本单元活动的设计以掌握基本知识、 技能为基点, 帮助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学习将食物切成常见的形状, 制作简单的泡菜,了解简单的营养搭配的知识, 能制作简单的营养餐。

活动一 几种常用刀法介绍 一、 教材分析

由于刀具的使用有一定的危险性, 小学生年纪小、 安全意识比较薄弱, 存在较多安全隐患, 大多数四年级学生没有使用刀具的经历, 而刀法是烹饪技术学习的基础, 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刀法的基础上才能学好烹调技术。此次活动,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常见食物在切割时使用的常见刀法, 使学生具备使用刀具的技能,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具备使用刀具的安全意识。

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一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刀法在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作用。 2.引导学生总结各种常见食材在制作过程中的不同切法。

3.指导学生初 步掌握食 材 切段、 切片、 切块、 切丝的简单刀法。 4援引导学生具备安全使用刀具的方法和意识。 ( 二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具备安全使用刀具的方法和意识。 ( 三 )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食材切段、切片、切块、 切丝的简单刀法。 三、 教学建议 ( 一 ) 教学课时

建议1课时。

( 二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大量展示精美刀工的图片。

2.各种刀工在烹饪食物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资料。 学生准备:

准备各种待切的食材。 ( 三 ) 教学过程 1.知识学习

教师首先通过精美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刀法的浓厚兴趣, 再由教师示范切段、 切片、 切块、 切丝的方法; 学生交流各种食材常见的制作要求。 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生活中的饮食习惯, 用不同的刀法切食材。

2.实践操作

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切段、 切块的技术相对比较容易掌握, 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好这两种刀法, 再学习切片、 切丝的刀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刀法,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及制作过程, 还要给学生介绍刀工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强调安全使用道具, 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3.拓展延伸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掌握了切段、 切片、 切块、 切丝这几种简单刀法的基础上,学习用滚刀法切块,以及切片时注重各种造型的设计, 使食物不仅好吃而且好看。

4.鼓励学生回家后多实践, 在实践体验中熟练掌握这些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刀法, 为以后的烹饪技术的学习打好基础。

活动二 简易泡菜 一、 教材分析

泡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饮食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食品。因其味道可口、 贮存方便,泡菜成了很多家庭餐桌上的常见菜。我国的泡菜种类繁多, 加工工艺也有很大差异,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让学生学习两种简单泡菜制作的过程及贮存方法。

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一 )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泡菜的相关历史和知识。

2.了解泡菜的营养成分及其对人体的益处。 3.掌握制作简易泡菜所需的食材和辅料。

4.掌握制作泡菜的技术要领和贮存泡菜的方法。 ( 二 )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简单泡菜所需的食材和辅料,制作泡菜的技术要领和贮存泡菜的方法。

( 三 ) 教学难点

掌握制作泡菜的技术要领和贮存泡菜的方法。 三、 教学建议 ( 一 ) 教学课时 建议1课时。

( 二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国内外不同地区制作的泡菜的图片, 介绍各类泡菜等加工工艺的资料等。 2.准备制作泡菜所需要的食材和辅料。学生准备:准备制作泡菜所需要的食材和辅料,以及贮存泡菜的容器。

( 四) 教学过程 1.知识学习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 地区, 由于自然条件、 饮食习惯的差异, 各地制作泡菜所选择的食材、 制作工艺、 泡菜的口味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通过鲜活的图片和生动的小故事、 小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泡菜的浓厚兴趣, 之后再过渡到学生容易学习掌握的简单泡菜制作上。

2.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制作泡菜在选择食材方面是比较

随意的, 可以根据不同季节、 不同地区、 不同饮食习惯等条件, 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蔬菜; 其次, 让学生在了解各种泡菜的特色的基础上,掌握制作资源包中提供的两种简易泡菜的方法; 让学生学习了解泡菜制作方法的不同、 贮存时间的长短对人体的影响。

3.拓展延伸

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 特产的蔬菜, 制作一些符合当地人口味的特色泡菜。

4.鼓励学生回家后多实践,在掌握简单泡菜制作方法的基础上,研制各具特色、 口味不同的泡菜。

活动三 营养餐搭配及制作 一、 教材分析

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 他们活泼好动, 除了上课学习外, 每天还有大量的体育运动, 这就要求子每天都能吃到适量的、 搭配合理的饮食, 才能保障他们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在现实生活中, 有的学生有偏食、 挑食的习惯, 导致营养摄取不均衡, 有的学生三餐搭配不够合理, 甚至有的学生不吃早餐,为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在本次活动中, 给学生们介绍了科学的饮食结构, 列举了不健康、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倡导平衡膳食, 养成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习惯, 并介绍了简单易操作的早餐、 午餐的制作方法,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一 )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建立一日三餐营养搭配的健康理念。

2.让学生了解合理平衡的膳食结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3.让学初步了解怎样搭配营养均衡合理的营养餐。 4.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营养餐的制作方法。 ( 二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建立一日三餐营养搭配的健康理念。 ( 三 ) 教学难点

让 学生掌握简 单 的 营 养 餐 的 制作方法。 三、 教学建议 ( 一 ) 教学课时 建议 2 课时。 ( 二 )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种类丰富的营养餐食谱; 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的资料。 2.制作营养餐所需的各种食材。 学生准备:

准备本组制作营养餐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 三 ) 教学过程 1.知识学习

让学生从小培养营养均衡、搭配合理、 不偏食、 不挑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了解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人体的危害; 掌握合理搭配营养的配餐方法; 能够制作一些简单的营养餐。

2.实践操作

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烹饪技术,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巩固、 提升烹饪技术,动手制作营养餐的技能。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又能为以后的劳动技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拓展延伸

在学生能力所及的前提下, 可以选取当地特色的食材,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制作营养搭配合理、 独具当地风味的营养餐。

4.鼓励学生回家后多实践, 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技能技术,储备营养学知识, 形成科学、 合理的饮食习惯。

【 教学设计】

羊肉炒蒜薹 教学目标:

1.了解羊肉和蒜薹的营养价值。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 小组合作制作羊肉炒蒜薹。

3.在烹制蔬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爱劳动的素养, 并在劳动中树立防护意识。

4.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会制作羊肉炒蒜薹, 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炒菜时控制油温,炒羊肉防止油迸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和帮助。

课前准备:

主料: 羊肉适量, 辣椒一个, 洋葱半个, 西红柿一个, 蒜薹适量。 辅料: 姜、 蒜、 花椒粉、生抽、 盐少许, 油适量。 课时分配: 建议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观看图片, 引入新课。 (出示各种美味营养餐的图片 )

师: 同学们,这些美味可口的食物你们喜欢吗? ( 通过色泽鲜美、 引人

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畅谈感受,学习知识。

师: 说说你平时都喜欢吃什么食物? ( 学生自由发言 )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及时让同学们评价这种饮食搭配是否合理?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出示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图, 详细介绍平衡膳食宝塔图五层中的每一层, 包含我们每天应吃的主要食物种类和分量。让学生结合当地生活实际情况说一说, 每天应该吃的各种食物名称及分量。从学生们说的食物中选择羊肉和蒜薹这两种食材来制作营养午餐。 (个别条件不具备或饮食习惯特殊的地区也可以将这两种食材换成其他食材 )

三、 教师帮扶, 制作羊肉炒蒜薹。 1.引导学生阅读 “制作步骤”。 ( 1 ) 学生自读。

( 2 ) 教师引导总结制作过程: 一是准备食材, 二是清洗食材, 三是切食材, 四是打火炒制。

2.练习切片、 切段的方法。

教师演示后, 学生练习切片、 切段的方法。 3.打火炒菜。

( 1 ) 首先烧热锅, 然后再倒入食用油。 ( 不要凉锅熬油 ) ( 2 ) 教师演示重点步骤: 首先要把锅烧热, 然后再倒入适量的油, 待油冒出少量的烟,就表明油已经热了。( 炒羊肉会有油迸溅, 提醒学生不必紧张, 可以加少量的盐, 把火关小、 用锅盖半掩住等方法, 防止油迸溅到身上, 放入葱、 姜、 蒜等调料时, 教师要提醒学生把葱、 姜、 蒜等放在锅铲上, 锅铲靠近油锅轻轻放入, 切忌向油锅内投掷,以免油溅出伤人。 )

4.讨论 “安全提示”。

重点引导学生思考避免油迸溅的方法: 加少量的盐、 加少量的面粉、 把火关到最小、 用锅盖遮挡等均可。

5.学生制作,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刀和用火的安全并巡视指导。 四、 作品展示, 评价提升。

制作完成后, 由全班师生共同品尝、 评价各组的作品, 指出各组需要改进的地方, 评选出最佳作品。各小组同学总结完善作品的方法, 全班同学交流总结出制作的最佳方法, 并请同学评价做得好的好在哪里,为什么能做好; 做得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五、 总结提升, 进行 爱劳动” 教育。

1.教师总结学生活动中好的做法, 如计划性强、 安排合理、 烹制过程有技巧等, 鼓励全班同学在劳动中学会思考, 掌握劳动的技法。

2.学生自由谈谈活动的感受, 教师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六、 阅读拓展延伸内容, 布置下节课任务。

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在一天的饮食中还需要吃哪些食物?根据这个季节的食物特点, 设计出一天三餐均衡合理的营养餐食谱。 ( 这个环节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留作课外作业, 让学生和父母一起设计营养食谱, 使每一个学生的家庭都逐步形成健康的饮食结构。 )

第二单元 活动篇 活动一 种小树 一、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2.小组合作栽种杨树幼苗。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爱护花草树木,爱护环境。 4.激发学生为美化环境、 净化空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 教学重点

根据杨树幼苗的根系, 挖好合适的树坑, 并成功栽种杨树幼苗。 三、 教学难点

栽种小树填土时, 要将肥沃的表土填入树坑内, 并在填入一半时用脚踩三四下, 轻轻提一下树苗,让树根舒展开来, 再浇入水。 ( 口诀: 三踩一提 )

四、 教学建议 ( 一 ) 教学课时 建议1课时。

( 二 ) 教学准备

杨树幼苗、 铁锹、 水桶、 水等。 ( 三 ) 教学过程 1.知识学习

一是学会使用工具—— —铁锹。 能根据杨树幼苗的根系挖出40厘米见方的树坑。二是了解栽种时的要求, 即填土时将肥沃的表土填入树坑内, 并在填入一半时用脚踩三四下, 轻轻提一下树苗,让树根舒展开来, 再浇透水。学习栽种小树苗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 再实地演示。在栽种小树苗时, 让学生注意观察。

2.实践操作

( 1 ) 栽种小树苗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形式开展。 学生分工协作,探讨交流,效果更好。

( 2 ) 栽种过程中, 要先确定好树坑的位置, 如果树苗较多, 要提前整好树田, 打好线,用明显的标记确定每个树坑的位置。

( 3 ) 挖树坑时要依据树根大小来挖,不要影响树根的生长。

( 4 ) 栽种小树苗时, 放入幼苗的位置在树坑的中央。填入肥沃的表土, 填入一半以上时, 用脚踩三四下, 每个面都要踩到、 踩实; 再轻轻提一下树苗,让树根舒展开来, 倒入水, 让土壤湿透, 保证树根不缺水分; 最后将树坑填平再踩三四下。

3.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挥动铁锹时, 注意观察周围的同学, 不要碰伤或擦伤同学。

4.栽种好树苗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要让树苗成活, 并长成大树, 我们后期要做些什么?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定期给小树浇水, 除草, 做好后期的管护工作。

5.拓展延伸

这部分是让学生在劳动中懂得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 回到家中, 认领一棵自己家周围的小树苗,对其精心管护,让小树苗和自己一起健康成长。 让学生从内心意识到美好的环境要靠大家共同建设。

活动二 养蘑菇 一、 活动目标

1.了解蘑菇的生长环境要求及其生长变化过程。 2.学会平菇室内袋式栽培技术的基本过程及方法。

3.培养对蘑菇养殖的兴趣及科学观察、 汇报交流的能力。 二、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平菇的室内袋式栽培技术的基本步骤及生长期管理方法; 培养蘑菇养殖的兴趣。

三、 教学难点

平菇的室内袋式栽培的生长期管理技术。 四、 教学建议 ( 一 ) 教学课时

建议1课时 ( 第一课时为蘑菇养殖的实地考察学习; 第二课时宜在第一潮蘑菇采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蘑菇养殖过程的经验交流与汇报 ) 。

( 二 ) 教学准备

平菇菌袋 ( 3~10袋) 、 温度计一个、 喷雾器一个、 小刀一把、 大头针 ( 3~10个) 等。

( 三 ) 教学过程 1.知识学习

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 访谈等活动, 进行自主预习,以便让学生对平菇的生长条件及栽培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然后结合学生的预习程度及生活经验,到蘑菇养殖棚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使学生对平菇的养殖过程不再感到陌生与抽象,进而激发学生对平菇养殖的兴趣, 降低栽培技术教学的难度。

2.操作建议 ( 1 ) 在进行实地 考察学习的蘑菇养殖棚内, 提前准备好示范性教学及学生操作蘑菇栽培用的菌袋与各项用具。 若条件不允许, 亦可将平菇养殖的材料用具放在教室进行演示性教学。

( 2 ) 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在实地考察参观的过程中,初步讨论、 总结蘑菇的栽培步骤及方法。

( 3 ) 小组间对所总结的蘑菇栽培步骤及方法进行全班汇报交流与讨论, 教师进行评价与示范性讲解, 并说明平菇各生长期所需的温度、 湿度及通风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与原因,并要求学生做好学习笔记,以便课后个人或小组能够顺利完成蘑菇养殖过程。

( 4 ) 教师在示范讲解后,让各小组按规范性要求, 合作演示操作一遍, 并说明各相应生长期的管理要求, 师生评价予以表扬或纠错,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熟悉蘑菇养殖的主要过程与技术要求。

( 5 ) 由 于 平 菇 养 殖 的 时 间 约 需 40 耀50 天, 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及活动课等,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养殖活动可设在校内集中进行,也可在家中分散培养。

( 6 ) 在平菇养殖的较长过程中, 教师可组织学生将小组 ( 或同学) 的养殖活动记录表贴在教室, 及时填写。既向全班展示了平时的养殖过程,也方便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并科学调整自己的养殖方法,提高蘑菇养殖 的成功 率及 学生参 与 的积极性。

( 7 ) 提醒学生定期清理蘑菇养殖场所,并收藏管理好各项养殖用具,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安全提示

( 1 ) 使用小刀时, 注意安全, 勿割伤手指、 衣物及菌袋。

( 2 ) 采菇期进行操作时, 尽量戴口罩,避免产生呼吸道的过敏反应。

活动三 打绳结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绳结在生活中的作用, 帮助学生掌握几种常用的绳结法。

2.通过打绳结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绳结的具体打法和应用。 教学难点: 绳结的具体打法。 三、 教学课时 建议2课时完成。 四、 教学准备

在生产劳动或日常生活中常用绳结的有关挂图、 粗线绳等。亲自实践的过程中, 初步掌握平菇养殖的基本生长要求及管理技术; 了解与使用简单的科学观察与记录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蘑菇养殖的兴趣及一定的劳动意识与良好的劳动习惯。

五、 教学建议

1. 出示有关挂图或多媒体课件并说明: 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里, 需用绳子捆绑系结的东西是很多的, 比如物体的联结、 悬挂、 固定、 紧扎以及对牲畜野兽的捕捉等等, 都需用到绳子系结。

2.实践操作

出示打结方法示意图 ( 或指导学生看资源包中的示意图 ) ,教师可边讲解边演示操作, 学生模仿练习。也可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分组或个人看图研究打绳结的方法和要领。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资源包中介绍的几种打绳结方法, 进一步开展互教互学, 做到准确、 熟练。

4.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 进行打绳结比赛, 看谁结得又快又准。 ( 1 ) 评价要看绳结的质量和速度。

( 2 ) 请同学上台夸夸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色的同学, 并给予奖励。5.教师设置几种场景, 考查学生对所学结绳方法的灵活运用情况。例如: 拉绳子晒被褥用哪种结绳方法、 捆扎生日礼盒用哪种结绳方法等,使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6.结绳要求科学使用, 不同的用途使用不同的绳结方法, 例如, 捆绑包

扎物品要求牢固可靠, 捆扎礼品、 系鞋带则要求简单易结和易解,这些提示教师有必要给学生讲清楚。

7.拓展延伸

拓展活动中,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开拓思维, 大胆创新, 并鼓励学生将想到的尽可能地付诸实践。

【 教学设计 】 种小树

活动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动手种小树,来锻炼劳动操作能力, 并增强爱护身边花草树木的意识。

活动目标:

1.了解树木对人类的贡献。认识我们周围的树种并了解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

2.学会种小树的方法, 并懂得种好小树的后期管护工作。 3.增强学生爱护花草树木、 美化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栽种杨树幼苗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分小组定期进行小树后期的管护工作。 活动时间:

2课时 ( 第一课时在室内, 第二课时在室外实验基地) 。 第一课时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的家园这么美丽,是因为有许多的花草树木为我们提供着新鲜的空气, 美化着环境。树木对我们的贡献真大呀!同学们知道树木为我们人类做了哪些贡献吗?( 教师打开课件补充资料 )

学生交流汇报树木为人类做出的贡献。了解新疆常见的树木种类, 并参观校园中的树木

1.大家知道我们新疆都有些什么树种吗?( 教师课件出示一些树种资料 ) 2.在我们的校园里也种了许多种类的树木。让我们去观察观察吧。(教师带领学生有序地参观校园中的树木。每参观一种树,先让学生说说这种树木的名称和生活习性, 教师做好补充工作 )1.学生回 答 新疆 有哪些树种, 并对课件中的树种进行辨识。

2.学生有序地参观校园中的树种。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 树木就像我们忠诚的卫士, 保护着我们的家园,就让我们用勤劳的小手栽下一棵棵小树吧!

讨论

我们亲自栽种的小树,想让它成活并长成大树, 后期我们要怎样管理呢?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

刚栽好的小树, 大家已经浇过水了, 三天之后, 还要浇一次水,一个星期后, 大家再浇一次水,以后每隔一个星期也要浇一次水。

拓展延伸

在自己家周围认领一棵小树, 精心护理,让小树与你一起健康成长。 学生认领小树, 做好管护工作。教师首先讲解种树的方法,之后学生可独

立或小组合作开展栽种小树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巡回辅导。学习、领会栽种小树的方法, 并动手实践进行栽种活动。

评价展示 小树苗栽好后, 大家互评互议。学生开展评价 、 交流、 展示活动。

第三单元 制作篇 一、 单元活动目标

本单元包括三个主题活动: 制作走马灯、 制作小板凳和制作小香囊。 1.通过参与活动,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木工工具的用法、 针线的使用等基本技能。

2.能够使用木工工具制作小板凳并掌握技巧。

3.通过缝纫小香囊活动促使学生提高手的灵活程度和掌握缝纫的劳动技巧。 4.通过制作走马灯, 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习俗, 知道走马灯的用途, 还能让学生掌握制作的技巧和研究相关的力学理论知识。

二、 单元设计意图

本单元中的这些小制作是为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展。 缝纫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通过学习, 学生可以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 如钉扣子、 处理简单的衣物开线等。走马灯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制作走马灯技能的同时, 引导学生学习民间习俗知识。小板凳活动是为了体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相统一的特点。

活动一 走马灯 一、 教材分析

学习内容包括了解走马灯的历史、 走马灯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练习制作走马灯, 并了解使用走马灯的注意事项。学习过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鼓励学生制作各种类型的走马灯。

在认识走马灯的结构时, 教师可以利用文字与实物对照, 看相关视频、 学生自己调查等多种方法, 让学生掌握。对于走马灯的工作原理, 教师只需结合走马灯的结构,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对流等知识, 告诉学生走马灯是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装置。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走马灯的历史, 知道走马灯的用途。 2.学习走马灯的制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会用相应的工具, 并在使用中树立防护意识。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制作走马灯的方法及使用相应的工具,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 教学难点

筒壁与扇叶的粘贴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 课时数建议

建议本活动教学1课时。 六、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充分了解走马灯 “走” 起来的原理,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欲望。通过欣赏走马灯图片, 为动手制作各种样式的走马灯奠定基础。在制作走马灯形状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和发挥想象力, 然后展示学生不同形状的走马灯, 有困难的学生再进行复练。

( 二 ) 材料准备

材料中所需的圆珠笔芯也可以用其他圆滑的笔尖代替。注意蜡烛点燃的时候, 不要把圆珠笔塑料外壳烧着。

( 三 ) 制作步骤 1.制作扇叶时, 大圆分成16等份比较好,这样粘贴到筒壁就比较容易一些。走马灯的制作中, 筒壁与扇叶的黏合倾斜度的把握, 比较抽象,是难点。

2.制作筒壁的时候, 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3.制作支架的时候, 注意支架的底部像个弹簧,可以用来调整整个支架的高度。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这个支架, 注意底圈最大然后向上逐渐缩小。

4.组合的重点是让走马灯 “走” 起来。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讲解、示范来突破难点和重点。 教师也可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讲解 “走” 不起来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一是支架的摩擦太大, 所以采用废旧的圆珠笔芯尖支撑走马灯; 二是走马灯不平衡, 影响走马灯转动; 三是叶片太少。

( 四 )操作建议

1. 在制作走马 灯 时, 教师可 以通过演示讲解,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练习。

2.教师也可以提前进行布置安排,实践活动小组可以提前把走马灯带到学校,学习操作时就可以扩大参与面。

3. 课堂上, 蜡烛可以适当 多 准备几个, 便于学生操作使用。 4.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支架要适当高点,以免烧着筒壁。 ( 五 ) 讨论

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设计和制作走马灯。

( 六 ) 拓展延伸

课后的制作练习是本节课的拓展延伸, 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复习、 巩固,也是对学生劳动技能的锻炼, 有助于培养子们的创新精神。

活动二 制作小板凳 一、 教材分析

本活动的学习内容主要是了解制作小板凳常用的木工工具及制作小板凳的

过程。学习过程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制作各种类型的小板凳。在制作小板凳时,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资源包, 看相关小板凳的实物, 并与实物对照,让学生测量并掌握小板凳的具体尺寸,以便动手制作。对于有困难的学生, 可以让他们制作简单一些的板凳。

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木工的基础知识和制作简单小木凳的原理。

2.学习小木凳的制作技术, 并且在这基础上有所创新, 享受创新成功的乐趣。

3.在制作过程中掌握锯子、 锤子的使用技术。 三、 教学重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用锯子、 锤子等工具制作小板凳,同时还要注意各项操作安全,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劳动技能。

四、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画线。 画线要仔细想, 用心算, 它是木工制作物品的关键,画错线费工又费料。

五、 教学建议 ( 一 ) 故事引入

通过故事讲解小板凳的优点,激发学生制作小板凳的欲望和兴趣。 ( 二 ) 材料准备

操作中首先应该把所有的材料准备好, 锯子、 锤子、 卷尺、 木工角尺等工具也都准备到位。如果学生家里没有三合板,用其他木板也可以。

( 三 ) 制作过程

1.本节课的知识学习点主要是了解木工的基础知识和制作简单的小板凳。 小板凳的制作关键是用料和操作程序。下料的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来确定,也可以通过看资料获得,在教学前教师可布置学生了解相关内容

2. 制作前,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成 功

的关键: 一是画线要准确。二是锯割一定要严格按照尺寸, 否则做出来的小凳子比较难看而且不稳当,难以达到设计要求。三是要想小凳子牢固稳当, 粘牢打磨也很重要。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钉子打入木板的方法: 使用锤子钉钉子, 第一、 二下要轻击, 等钉子立稳后, 重击将钉子打入木板,以钉牢木板。

3.制作程序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获得,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在阅读学习的基础上,到制作家具的工厂或者正在制作家具的学生家里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学生熟悉了制作过程, 才能有效地完成小板凳的制作。

( 四) 安全小提示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尤其是在使用锯子和锤子时不要伤到手。 ( 五 ) 讨论

思考练习是设计一个更加新颖、 别致的小凳子,它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制作一个独特的、 经济实惠、 轻巧方便的小凳子。

( 六 ) 拓展延伸

这部分是对本节课的巩固练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使用锯子和锤子、强化画线知识。这项活动也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有举一反三的作用。

活动三 制作小香囊 一、 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传统小香囊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2.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 制作一个小香囊。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热爱生活, 懂得祝福和感恩。 4.培养学生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利用自己收集的材料, 制作一个小香囊, 表达对亲友的祝福。

三、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缝制香囊时要掌握缝合的针法; 同时, 学生既能缝整齐结实, 更要注意安全。

四、 教学建议 ( 一 ) 知识学习

本节课的知识学习是小香囊材料的准备和缝制的方法。材料准备: 制作小香囊的材料可以根据自己在店铺或生活中见过的小香囊实物来了解和准备, 可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 漂亮的布头、 丝带等 ) 来制作小香囊。制作小香囊首先要让学生认真观察实物,了解其构造。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在网络上或生活中研究小香囊的制作方法,并向父母学习用针线缝合的方法。 学生在掌握了制作小香囊的步骤后,就可以设计和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小香囊了。

( 二 ) 制作过程建议

1.制作小香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既调动学生准备丰富的材料,又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设计独特的小香囊,提高制作效果。

2. 制作中, 学生要运用到图形设计、裁剪、 缝合等几项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学生要在家中提前练习,以保证制作出的小香囊精致美观。

3.制作小香囊的关键是缝合, 提醒学生缝之前将布块反过来缝, 而且不能全封口, 要留出装入香料的小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使用缝纫机缝合。主体缝好后,再从小口将香囊翻出来,一点一点地装入香料。最后, 封好小口。

4.装饰小香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 合理搭配, 使香囊的形态和色彩更加和谐。

5.使用剪刀和针时注意安全, 不要伤及自己和他人;制作过程中要爱护环境,不要乱丢废弃物。

( 三 ) 拓展延伸

拓展活动是鼓励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了小香囊的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有所创新。设计和制作造型独特、 富含情感的各种小香囊, 既是劳动技能的培养, 又是创新精神的培养。

【 教学设计 】 小板凳的组装和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手中的材料组合小板凳, 并测量和记录小板凳尺寸。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组装小板凳的方法、 技巧。 教学难点:

各种小板凳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师小板凳作品、 各种工具 ( 锯子、 卷尺、 木工角尺、 木工笔、 木砂纸、 钉子、 木工胶、 锤子) 。

学生准备: 图画纸、 铅笔、 尺子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用图片展示不同场所人们使用的凳子。

2.提问: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归纳适合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板凳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小板凳的结构特点。

( 二 ) 讲授新课

1.教师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分组测量一下教师小板凳作品的尺寸, 并做好数据记录。 3.分组进行拆卸和组装比赛。

4.学生总结组装小板凳的经验和方法。 ( 三 ) 设计制图

1.制图要求:标明尺寸、 设计人信息标签等。

2.学生开始设计板凳, 画出设计图, 并说出设计思想。 3.交流、 评价设计图。 (四) 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组装和测量了小板凳尺寸, 还设计了自己喜欢的小板凳。当你手中的设计图纸变成真正的板凳时, 你们的心情一定会变得比现在更快乐,也能体会到制作的乐趣。

( 五 ) 板书设计 小板凳的组装和设计: 1.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观察小板凳的各个板面并测量尺寸 3.组装小板凳的方法、 技法 4.设计自己喜欢的小板凳

各种小板凳的创新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师小板凳作品、 各种工具 ( 锯子、 卷尺、 木工角尺、 木工笔、 木砂纸、 钉子、 木工胶、 锤子) 。

学生准备: 图画纸、 铅笔、 尺子等。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等。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课件, 用图片展示不同场所人们使用的凳子。

2.提问: 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师归纳适合不同场合使用的小板凳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小板凳的结构特点。

( 二 ) 讲授新课

1.教师介绍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分组测量一下教师小板凳作品的尺寸, 并做好数据记录。 3.分组进行拆卸和组装比赛。

4.学生总结组装小板凳的经验和方法。 ( 三 ) 设计制图

1.制图要求:标明尺寸、 设计人信息标签等。

2.学生开始设计板凳, 画出设计图, 并说出设计思想。 3.交流、 评价设计图。 (四) 小结

亲爱的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组装和测量了小板凳尺寸, 还设计了自己喜欢的小板凳。当你手中的设计图纸变成真正的板凳时, 你们的心情一定会变得比现在更快乐,也能体会到制作的乐趣。

( 五 ) 板书设计 小板凳的组装和设计: 1.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2.观察小板凳的各个板面并测量尺寸 3.组装小板凳的方法、 技法 4.设计自己喜欢的小板凳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3c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