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3-09-24 12:00: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漳县“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龙门中学:卫真

【摘要】“留守中学生”问题已成为山区初中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自卑、逆反、厌学、孤独、嫉妒、忧郁、惧怕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本文将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后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提出解决“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中学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一、“留守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是中学生初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同时它也是中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和肯定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段时期内,没有父母教育和引导,对中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众所周知,南漳县是一个贫困而又偏远的山区县,本地农民除了种地之外,绝大多数选择出去打工,而且多是在遥远的异地,像广州、上海、新疆、浙江等地。在我调查的150名中学生中,有94名学生是留守中学生,有将近54名中学生家长一年或几年回来一次。这些留守中学生生活上都由年迈的爷奶或亲戚照顾,但心理上却长期得不到关心和爱抚,久

而久之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我认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留守中学生心理不是十分健康。具体表现在:

(一)自卑心理

中学生大都具有攀比心理。留守中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没有依靠和足够的保障,与父母相伴的中学生相比,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由于心理的原因,这部分中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尽人意,因而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他们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长期以往他们开始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降低要求,上进心不强,最后形成一种“我不如人”的自卑心理。

杨晓美,八年级学生。父母都在温州打工。孤苦伶仃的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从来不敢抬头,声音很小很小。不太敢交朋友,总担心会被同学看不起。日记里所表现的思想有很多自卑的成分。比如说“为什么我家这么穷?”“我穿的衣服很旧,总是被班上的同学看不起。”“为什么我的成绩老是上不去,老师会不会看不起我?”等等。

(二)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中学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在留守中学生中尤为明显,已经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留守中学生的心理脆弱而敏感,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变化大,容易冲动,不善于调节和自我控制。

李照宇,13周岁,七年级学生。父母都在上海打工,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非亲)。在学校,和同学经常发生摩擦,每次和同学吵架必定动手,且一副要吃了对方的凶狠相。内心执傲,即使是自己有错在先,也受不得老师的半点批评。一个学期中,因为老师的批评教育翻墙出走过3次。

(三)厌学心理

一部分留守中学生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造成了学习上的障碍,出现厌学心理,心理矛盾重重。诸如渴望尊重与遭受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心理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如此矛盾重重的心理,加速了他们厌学心理向纵深发展,由厌学发展到逃学甚至辍学。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有百分之二十四的留守中学生有厌学心理,还有百分之三的留守中学生想离开学校,跟父母一起出去打工。

(四)孤独心理

一些留守中学生很少和同学们交往,常常一个人独自活动,他们与周围同学的关系很冷淡,被同学们视为“怪人”。在冷漠的外表之下,他们的内心也非常孤独。我特地座谈了几位被同学们视为“怪人”的学生,他们的孤独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境遇型的孤独。有的升学或转学,自己突然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缺乏主动交往的能力和意向;(2)自我封闭型的孤独。有的生活拮据,

自信心不足,便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个人天地里。(3)行为方式型的孤独。有的从小总是习惯一个人的生活、学习,不去了解别人,也难于让别人了解;(4)性格自傲型的孤独。因为没有父母的陪护不少留守中学生过早自立,不习惯依赖,不喜欢依赖,比同龄孩子要成熟,显得自高自大,自命清高。(5)被排斥型的孤独。因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不同,有的留守孩子喜欢与人交往,却又找不到正确的交往方式,让周围同学心生厌恶,排斥他融入到某一个群体中。

(五)嫉妒心理

由于留守中学生的内心极其渴望被关爱,因此他们很容易对被老师与家长宠爱的同学产生嫉妒的心理,尤其是对那些容貌较好、成绩较优异、家庭环境也相对较好的同学。具有嫉妒心理的留守中学生,一旦在学习或其他方面不顺利时,就会怨天尤人,而不能冷静地自我反思。显露的主要行为表现有:(1)抱怨父母。他们偏执的认为别人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而自己的父母实在是给予的太少。(2)故意中伤他人。喜欢在背后说比自己优秀的同学的坏话,喜欢在老师面前状告那些比自己强的同学,一旦老师批评胜过自己的同学就会特别高兴。(3)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例如,当自己想入团或当班干部的愿望一时不能达到,就会说老师偏心眼。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便会散布“某同学的成绩好是死用功的结果”的言论,等等。

(六)惧怕心理

惧怕可以说是人类情绪之冠,往往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甚至会影响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进程。就留守中学生来说,他们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根据他们当中存在惧怕的原因是各种各样:有的惧怕老师家访,有的惧怕监护人虐待,有的惧怕父母出现意外事故,有的惧怕恶势力学生欺负,有的惧怕生病没人管,还有的惧怕成绩掉队让父母期望落空??一旦惧怕惯了,就会胆怯和懦弱,从来不敢大声表达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不敢反抗,不敢拒绝。在学习上,也常常会表现为随大流,缺乏闯劲和首创精神。

二、“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父母的原因

初中阶段是青春发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亲情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众所周知,青春期的中学生对父母有着强烈的依恋,这种依恋关系能够满足中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能够帮助中学生形成对社会的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百分之七十二的留守中学生的家长平均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百分之十六的留守中学生家长平均每月联系一次,百分之八的留守中学生家长表示不定时的联系,百分之四的留守中学生家长很少联系。由此可见,相对于其他同龄中学生来说,“留守中学生”缺乏一种稳定而又和谐的亲子

关系,内心长期缺乏温暖。长期处在这种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不爱与人交往、敌对的人格特点。这些不良的人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留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致使“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颇多。

(二)监护人的原因

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百分之五十三的留守中学生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而百分之四十七的留守中学生是由亲朋好友做监护。这些家长都是临时家长,这种角色关系也是临时的。这些监护人在管理留守中学生的过程中困难重重。,有的认为对于别人的孩子,是不敢管、管不了、也没法管,于是采取通融政策,只要不犯大错误即可。有的认为孩子可怜,出于同情时时呵护,百般溺爱。还有的又认为要对得起他们的父母,处处严格要求。这些监护人都会遭遇角色尴尬。而留守中学生一方面要循规蹈矩,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另一方面又任性自私,面对挫折时,难以排遣心中的苦闷,毕竟他们不是自己的父母,有的话能说,有的话不能说。有的事能做,有的事不能做,也常遭遇角色尴尬。由于留守中学生的监护人与其之间的特殊的角色关系,致使留守中学生极为容易产生孤独、惧怕的心理状态。

(三)学校的原因

学校对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学校的教育也会影响到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老师十分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留守中学生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中学生差,学习方面更是困难重重,很容易被学校和老师、同学们们忽视,加之部分留守中学生性格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其心理问题会更为严重。

(四)社会的原因

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工业发展快,而忽视了农

业发展,致使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中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留守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每天都会面临新的问题。自身生理的变化,人际交往的困惑,感情的初发萌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指导与引导,现实中没有人能真正理解他们时,他们通常会选择网络交友,而有关部门缺乏对网吧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留守中学生心思游离学习,整天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

(五)自身的原因

上述引起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均属于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根据我的调查与研究:百分之三十四的留守中学生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百分之九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百分之五十三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百分之四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中学生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中学生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三、关于”留守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长任教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促进留守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反,则阻碍其发展。为了留守中学生能够像其他中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我认为,完善家庭教育环境,加强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搭建他们能够见面的桥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良好的情感是重中之重,如每周一次电话,每半月一次视频或留一人照看孩子。

(二)寻找合适的监护人

作为留守中学生的监护人,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能够及时的发现留守中学生的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教育与引

导,使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对留守中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沟通,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祖父辈的监护人没有足够的能力对其学习给予帮助,可以为留守中学生请家教,使其获得个别化的教育,提高学习成绩。

(三)加强学校心理教育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中学生拥有与其他中学生同等对待的教育。教师本身应该注重身教而多于言教,给留守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心目中心理健康的表率,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次,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另外,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心理医生来校开辅导课或是请公安干警来上法制课等方式,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完善社会管理

“留守儿童”的数量之所以不断的增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条件把孩子带在身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政府应鼓励发展农业生产,使农村的劳动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大力发展乡村企业,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的现象。同时,

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或法规,采取一定强制手段来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如大力规范网吧经营,减少学生受网络侵害。

(五)提高自我调控

留守中学生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自觉学习,确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正确认识自我,要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凡事从大局出发,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拥有良好的心态。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懂得生活知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另外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科学地对待心理问题,学会心理保健的方法,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例如: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四、小结

总之,要预防和减少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 必需动员各方面的力量, 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当前山区中学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探索学生心理成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山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30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