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陶-浅析元代山水画写意性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04 04: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元代山水画写意性

摘要:中国画根据不同的区分方法将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若就题材内容论,有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表现方法论,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大类。中华民族悠久漫一长的文明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的中国写意山水画也必然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写意性”是中国传统艺术造型与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形成民族绘画及民族审美的思想基础。文人画的出现将中国绘画的“写意性”推向高峰,并成为中国美术样式的核心审美范式要求之一。本文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具体作品的分析阐述中国山水画的写意造型特征及人文精神的演变。

关键词:写意性、意象、文人画、赵孟頫、元代四大家

Abstract

Chinese painting had been classified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y different method—delicate painting , freehand painting and the method included both delicate and the freehand method. And the subject had always been figures, landscape, flower and bird. Ancient Chinese had created brilliant civilization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which had rooted in this fertile cultural land, contains a wealth of cultural

connotations. Certainl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nd had been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aesthetic. Initiation of Chinese literati painting led to historical archivement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had become the core of the aesthetic paradigm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In this thesis, the writer tried to reveal the properties of methodology of ‘imaginative expression’ in Chinese paint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it’s humanity spirit though the analized of specific landscape painting works from Yuan-dynasty.

目录

引言

一、山水画的历史溯源

二、元代山水画“写意性”的体现 (一)诗画相连的浪漫意境 (二)清新脱俗的逸格山水 三、山水画“写意性”理论探析 (一)“写意”与“写意画” (二)绘画中的意象概念

四、山水画“写意性”的实用理性探究 结语

引言

对于意象造型观这一概念,曾宓在《中国写意画构成艺术》一书中曾经提到“中国写意画自始以来、一直受着意象表现的限定,从而使它延续了艺术儿童期的生命力。”《造型艺术原理》《卢沉论水墨画》以及《陈老莲的山水画》等著作都有涉及意象造型观的论述。但上述专著中对意象造型观的论述大多偏重传统意义的意象造型观,而且少有专门针对写意山水这一画科展开论述的。今天重提意象造型的造型观念,并不是想重复过去,写意山水画能在今天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的基础上重新结合传统的意象造型观,从而使写意山水画引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和艺术高度。

一、山水画的历史溯源

傅抱石先生说:“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演进,最初是随着古代人民对山川(水)形象的广泛使用,特别显现于工艺雕刻壁画诸方面;到了汉魏,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已在绘画题材中与人物、畜兽等分庭抗礼,各占一席。这是中国山水画的胚胎时期。晋室过江以后,社会思想与自然环境的浸淫涵泳,以色为主的山水遂告完成。自此至隋,主要画家有顾恺之、宗炳、王微、张僧繇、展子虔诸人,尤以顾的《画云台山记》、展的“青绿山水”为画学、画体的前驱。这是山水画的成立时期。盛唐以后为发达时期”。简言之,山水画胚胎于汉魏,成立于东晋,发达于盛唐。

萌芽于魏晋南北朝的山水画,除了与山水诗的萌芽有关,还和当时的玄学思想的盛行,玄学之士标榜隐逸的风气有关,也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有关。晋代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就记录了他画山水的完整构思,刘宋时期的山水大家宗炳的《画山水序》一文,更表明了他对山水画的理解。这篇名文实际上也代表着早期山水画的画貌。

流传下来的几种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摹本,虽然是人物画,但作者绘画

时,是以故事的发展为线索,分段将人物故事的情节置于自然山川的环境中展开画卷的。所以,说该画是现存最早的山水画,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其后隋代画家展子虔,更是擅长画山水的名家。《宣和画谱》称他:“善画台阁,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有咫尺千里之趣。”其传世作品《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法,体现出朴拙而真切地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也显示出萌芽六朝时期的山水画正趋向成熟。

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和发展了展子虔的山水画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以波澜壮阔的江流和岸边林间的院落以及悠闲人物的畅游来表现画面所呈现的特定效果,通过技法的运用,营造出画面所寄寓的特定情怀。

李思训之子李昭道,其青绿山水的艺术成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他的《明皇幸蜀图》,通过崇山峻岭的描绘,刻画了唐明皇及其一行旅途跋涉的艰难,其技法所营造的画面对唤起观众的联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图雄奇,丘壑峭削,人物生动,意趣微妙。画中山石以线勾勒,用石青、石绿等色渲染,色彩明丽,无皴擦,画法古朴。虽为宋摹本,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唐代绘画的风貌。

山水画发展至盛唐,出现了异于青绿山水画的水墨山水画,其代表人物为著名画家兼诗人王维。苏东坡曾评价王维的作品是“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一改青绿山水的用粉点染法和青绿勾填法,创造出“破墨”山水的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他以他隐居的辋川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就是他“破墨”技法的成功创造。王维开创的“水墨山水”和展子虔开创由李思训父子完成的“青绿山水”,对后代的山水画产生深远的影响。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山水画的南北宗,把李思训和王维分别视为“青绿”和“水墨”两种画法风格的始

祖,并用佛教史上的南北宗修道的不同方法“顿悟”和“渐识(即苦功修炼)”这两个术语来作为这两种画法的区别,并由此产生了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之说。清代方薰说:“画分南北宗,亦本禅宗‘南顿’、‘北渐’之义,顿者根于性,渐者成于行也。”认为北宗画,只能从“渐识”,也就是从勤习苦练中产生,而南宗画则于“顿悟”,也就是于灵感中产生。前者重在功夫,后者重在灵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w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