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更新时间:2024-04-24 04:4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激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内容上:科学素养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初步了解《科学》里面的术语和基本概念;2、熟悉《科学》里一些基本的研究过程与方法;3、知道科学、技术与我们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过程与方法上: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在于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究能力,而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科学课程的一般过程是: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进行探究——整理分析——得出探究结论,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且在实验中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的能力,也增长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并逐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而探究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科学素养提升的过程。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它真正发挥科学学习的动力。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行动:

1、努力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要探究的教学内容。

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状态,可以将他们喜欢的事物和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现象事物,进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讲《动物》这一课时,学生他们原本就对活拨乱跳的动物很感兴趣。教学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对自己熟悉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指导他们从动物的外形,叫声,食物,睡眠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解;然后课堂让学生把自己见到情况说出来或画出来,学生一下子就来劲了,而且会做得特别好。另一类不是生活常见的。比如说:《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一课,对于音高概念的认识,就要在生活现象中音高高低的熟悉事例中给学生充分的引导。

2、多联系生活,多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解释和交流。 有些科学知识并不是那么浅显易懂,有的是枯燥无味的,有的甚至是深奥难懂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事例来具体说明,还可以用实验现象进行解释,但要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进行解释和交流。

3、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通常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我认为小学科学课应基于问题来开展教学,以问题作为课程的载体,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究中来开展学习。另一个方面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优化学生的心境,愉悦学生情绪,还能使学生大胆提出心中的疑问,质问自己和同伴,甚至是敢于质问老师,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

4、通过活动教学,以学生参与为主。

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活动目标上要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活动形式上因目标、内容、资源的不同可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例如, 进行科学游戏(低中年级),讨论辩论,实验,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课内);科学小制作,竞赛,种植饲养,社区科学活动(课外)等等形式。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我们的新教材对一些动、植物及有关自然现象,都配有许多美丽的图画。这些非常适合小学生,也能大大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另外,如果我们能把动感、动画等同学们喜欢的现代技术引入课堂,那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更大的吸引与促进了。如在上《云的观测》这一节课时,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动画图片,

很快的就能让学生观看到三类不同的云, 以及天空中漂浮的白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从而使学生清晰明了的认识到云的形状是千姿百态的以及云形成的本质。所以,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云的形状和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的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