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

更新时间:2023-03-11 00: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发展民营经济刻不容缓

民营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经济、促进就业、加快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推动力之一。民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民营企业自身缺陷影响其健康发展。民营企业主缺乏长期经营的思想观念,对企业发展缺少长期的规划。产品结构单一,以模仿生产为主,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薄弱。企业主素质较低,文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市场变化发展的需要。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家族式管理为主,在企业形成规模后,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二、融资困难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融资渠道单一,以银行贷款为主。民营企业的自身治理结构的缺陷,没有规范的财务经营信息,使金融机构陷入信息不对称情况,增加信贷审查难度。企业主信用观念不强,缺少资金使用的计划,存在挪用信贷资金的情况。目前的信贷政策下,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将信贷资金投放到大型企业。

三、发展环境不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市场准入方面,政府审批项目多,审批流程繁杂,为民营企业设置了障碍。行业歧视仍然存在,不少行业对民营企业存在很多限制,阻止其进入。政府出台的不少优惠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没有起到推动民营企业发展的作用。企业税负较重,乱收费现象普遍存在,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思想,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解放思想,将民营企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引起足够的重视。深化政府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全面的建立服务型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完成配套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消除行业限制,对于不涉及国家命脉的行业,向民营企业开放,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市场地位。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环保节能高新技术产业建设,提高民营企业的产业地位和技术能力。改革行政体制,厘清部门职责,合理设计审批流程,取消不合理、交叉审批,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收费行为,取消不合理收费名目,减轻企业负担。

三、加强金融支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困局,首要任务就是改革金融政策。在信贷政策上给予民营企业适当的优惠,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创新金融工具,发展信用担保等新型业务,为民营企业贷款扫清障碍。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以多种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四、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完成民营企业发展转型。引导民营企业对公司治理进行改造,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架构。搭建各种交流平台,加强民营企业与行业先进企业之间的交流,推动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建设。引导科研单位与民营企业展开合作,提高民营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

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因此,正确的认识到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的不平衡。长期以来,经济政策强调的是县域支持城市发展,就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欠账较多的情况。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资金技术短缺都是发展县域经济不得不面对的情况,这也造成了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另一个方面是县域之间的不平衡,部分县域开放思想,加强工业建设或者借助资源、区位等优势,率先富起来了。

二、农业生产效率低。农业仍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却也是县域经济的难题。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土地,分散在农户手中,造成农业生产各自为政,呈现分散、无序的状态。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就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片面重视数量,缺少对市场的了解,与市场需求脱节。

三、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民营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县域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但是民营经济发展逐步放缓。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民营企业缺乏创新,企业主没有长期经营的计划,产品结构单一,以模仿和代工为主,缺少技术含量,也没有形成品牌。企业治理结构落后,以“家庭式”管理为主,在企业做大后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企业主普遍素质较低,文化程度不高,难以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其次,外部环境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利。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以及现有金融政策的导向,使得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难以扩大再生产。市场准入限制过多,行业门槛存在,税负过重,都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要实现县域经济腾飞,就要从多个方面下手,扫清障碍:

一、解放思想,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壮大县域经济,最缺少的就是与现代市场经济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理念。因此,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破县域经济发展的观念限制和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职能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彻底改变行政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的特点,每个县域所拥有的资源也各不相同。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绝不能盲目跟风,照搬其他地方的发展模式。应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以本地的特色,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之命脉,在任何时期,农业问题都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发展循环农业,首先要建立现代农业企业,以经济合作社等方式,将土地进行集中开发使用。以科技为倚靠,对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造,实现农业产生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环保意识,减少农药的使用。充分市场调研,关注消费者需求,提高农业产品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

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完成配套建设,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消除行业限制,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制定优惠政策,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加强金融支持,改革金融政策,给予民营企业适当的信贷倾斜,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加快民营企业产品研发,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治理结构改造,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o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