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西征失败的原因

更新时间:2023-10-27 03:4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军西征失败的原因

在红二、四方面军过草地、出甘南的同时,红一方面军也组成了西方野战军,准备打宁夏战役,夺取宁夏,作为立足之地。

一、当时的态势

红二、四方面军在最南边一线,往北依次是国民党胡宗南、王均的部队、西方野战军、东北军的何柱国、毛炳文部队。

所以,当时中央和军委的想法是:

集中三个方面军主力,以红一方面军为主攻,红二、四方面军配合。歼灭胡宗南的一个师左右,打开北上的通道。

这样,红军就可以有两个选择: ①合兵北上。

②红一方面军夺取宁夏。红四方面军夺取青海、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红二方面军则居中响应支援。

彭德怀主持制订了准备歼灭胡宗南一个师的作战计划。以实现中央的战略意图。

但是,这时的张国焘,在是否北上与中央汇合问题上,再次动摇。无意配合这个作战计划。

在红四方面军中的朱德,坚决支持中央的计划。但是,张国焘不同意。朱德最后只好独自向中央发电:“如果红四方面军,不按中央计划北进,那么造成的后果,他不能负责。”

如果,张国焘要是全力配合,应该命令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迅速北上,准备配合红一方面军作战。

但是,张国焘不仅没有下令继续北进,反而突然下令红四方面军主力后撤。准备继续与中央讨价还价。等到张国焘与中央电报往来了几天之后,战机已失。

在中央一再的坚持下,张国焘最后同意北上了。穿过了胡宗南、王均的防线,与红一方面军接近了。

但是,两军并没有汇合,而是继续呈犄角之势。这时的张国焘再次与中央,讨价还价。

此时,三个方面军即使汇合,也必须北进宁夏、西出河西。或者南下豫陕鄂,而且,此时红一方面军的十五军团,已经进至陕南。主力也在三原一线准备策应红二、四方面军继续北上。

但是,中央此时的主要打算仍然是准备夺取宁夏。因此,力主三个方面军会合。

二、总司令部到陕北

朱德、张国焘所率红军总司令部到陕北。前线交给彭德怀指挥,攻取宁夏。或红一方面军进取宁夏。红四方面军西出河西走廊,攻取青海。

张国焘仍不同意这个方案,打算红二、四方面军一起西出,臵中央于不顾。于是下令红四方面军,准备独自西出。

毛主席对此极失望,所以在发给彭德怀的电报里说:“让他们去吧。” 但是,中央见红四方面军西出已成定局,不能挽回,只好转而支持。

毛主席得知红四方面军要造船,但是缺少铁钉后,马上命令在陕北留守的部队,调出当地的铁匠,准备南下与红四方面军汇合,专门去给他们打造铁钉。

可是,红四方面军却出师不利,渡河没能成功,刚过了2个军,就被国民党关麟征部队阻住,被分割为两部分。

朱德、张国焘所率总司令部及2个军北上。剩下的2.2万人,则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独自西出。

实际上,此时中央仍未放弃让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汇合的意图,所以主张陈昌浩、徐向前率所部或迂回渡河与红一方面军汇合,或暂避敌锋芒,等待红一方面军主力的接应,再渡河。

但是,陈昌浩、徐向前在张国焘的支持下,仍决定独自西出。

三、毛主席的努力

毛主席得知后,仍未放弃最后的努力,问他们是否有把握,如果没有把握,最好还是按中央所希望的去做。

而陈昌浩、徐向前奉张国焘令,坚持西出,认为完全有把握夺取河西甘州、肃州,接通苏联,取得援助。

毛主席无可奈何,只好同意让他们去。

按照徐向前在回忆录里的说法:“西路军孤军远征,本来就已很不利,加上军委指示飘忽不定,所以他们无所适从,以至最后全军覆没。”

以至于说是“军委让红四方面军西出的”。也就有了后来的“毛主席借刀杀人”的说法。

但是,这些同志们没有搞清楚,徐向前所说的军委,前后是有变化的。

四、军委与司令部

中央下设军委,负责军事工作。军委又下设总司令部。 实际上,总司令部在与军委失去联系后,就总是在以军委的名义发布命令的。

草地分裂后,中央和军委北上,而总司令部则留给了红四方面军张国焘。所以,张国焘在命令红二方面军北上时,用的就是“军委”的名义。

红四方面军北上到甘南后,中央对“军委”进行改组。以毛主席为军委主席,张国焘和周恩来副之。红军总司令部仍以朱德任总司令,张国焘为总政委。

当西路军,西出后,朱德、张国焘率领总司令部,到陕北与“军委”汇合。

中央再次改组红军指挥系统:在“军委”与“总司令部”之外,另设“前线总指挥”。以彭德怀任前线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

直到这个时期,中央军委才与总司令部的命令渐趋一致。

五、东西犹豫不决

西路军在西出之初,行动较顺利。所以,“军委”干预的不多。 但是,毛主席曾多次提出:“西路军应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消灭敌一部,然后迅速西出,取得苏援。或者折向东进,向红一方面军主力靠近,协同作战。” 而且毛主席一直明确说:“陈昌浩、徐向前应有决心,或北上?或东归?都应速下决心。而不能徘徊于河西一带,求战不得,求进不能。”

但是,陈昌浩、徐向前始终没有下定决心。

按照徐向前的说法,就是陈昌浩精神负担太重,所以总是拿不定主意,只是机械执行军委给他们的命令。

所以,西路军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方向。 他们不熟悉毛主席的指挥方式。

毛主席一般是不会下死命令的,而是提出几个方案,由前线指挥

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个执行之。

徐向前把责任,推到陈昌浩头上是不对的。

既然陈昌浩拿不定主意。徐向前作为军事主官,理应拿出明确的意见来,而不是只是催促陈昌浩早日拿定主意。

六、发生西安事变

西路军在西出遇挫之后。中央曾多次计划西援,并曾打算让红一方面军的主力西出,策应西路军东归。

不久西安事变发生,中央担心一旦发生战争,红军必须策应张学良、杨虎城。因此,暂时取消西援的命令。

此后,陈昌浩、徐向前又向中央提出,让原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汇合了的部队西进,支援他们。

中央也同意了,并任刘伯承为援西军司令员,张浩任政委,进至陕甘交界处,随时准备待命出发。

但是,因为西安事变在善后时,前途不明朗,究竟会不会发生战争,中央始终不能判断。

而且,在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央军在西北的部队编为两个集团,准备夹攻西安。

为此,毛主席还曾电示周恩来、博古,让他们转告杨虎城,迅速将东北军、西北军的战略物资移向陕北,准备以陕北为后方作战,并让出几个县城给东北军、西北军。

其中,西集团为胡宗南、王均、毛炳文等部。由顾祝同统一指挥。 西集团夹在西路军与红一方面军主力之间,隔开了两军。 在西安事变的善后谈判中,要求顾祝同、蒋介石下令马步芳、马鸿逵(二马)停止向西路军进攻,始终是谈判的重要问题。

过后,关于红军改编的问题中,在西路军未被大部消灭之前,毛主席也坚持要周恩来向蒋介石要求,将陈昌浩、徐向前部队,独立编为一个师,并划定相应防区。

而且,还曾要求东北军,向西路军空投粮食、弹药、军饷等。 甚至曾在与顾祝同的谈判中提出:“如果顾祝同和蒋介石无法制止马步芳、马鸿逵向西路军进攻,则应向西路军空投粮食、弹药、军饷等,并让出一条路,让西路军迅速东返。”

七、兵败河西返回延安

由于前线指挥员的陈昌浩、徐向前,始终未能下定决心东归,或西出。坐失战机,最终兵败河西。

最后,才决定将剩余的300多人分为几路,分别游击。陈昌浩、徐向前返回延安。

这时,毛主席发给陈昌浩、徐向前的电文中曾说到:“对自己以前的错误,到底有怎样的认识?”

由于陈昌浩、徐向前是张国焘最主要的支持者,所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毛主席这是要求他们做一个政治检讨。 其实,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

毛主席的意思应该是:“希望他们能够检讨西征以来,举棋不定的错误,拿定主意,或西进或东返,都应该迅速做出决定,全力执行,不能再这么徘徊下去了。”

整体而言,毛主席是从根本上反对西出的。但是,对于红四方面军不好过多的指手画脚,只能由着张国焘支配。张国焘则怂恿陈昌浩、徐向前西出。

八、西征失败的责任

陈昌浩、徐向前起初,信心满满。以为凭借着红四方面军的能征善战,打掉马步芳、马鸿逵,接通苏联取得援助,不成问题。

哪知道却遭遇失败。

直到打了败仗,陈昌浩、徐向前才知道自己出了问题,这时又一下子变得很灰心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切指望中央,无论西出还是东归,都要求中央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中央虽然竭尽全力,但是因为自顾不暇,最终未能援助他们。 事后,反倒成了中央的责任。而陈昌浩、徐向前等,却一点责任都没有了,真是岂有此理!

如果,要追究责任?

首先,应该是张国焘负责!其次,是由陈昌浩、徐向前负责。而中央和毛主席,并无太多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n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