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更新时间:2024-04-03 06: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5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05年是“十五”期间最后一年。各级卫生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卫生改革,加强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监管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城乡公共卫生面貌和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改善。

一、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1、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死亡率略有上升。据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初步统计,2005年全国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268.31/10万,死亡率0.76/10万,病死率0.28%。全年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白喉无发病和死亡报告外,其他病种均有报告。与上年比较,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9.7%,死亡率上升38.2%,病死率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发病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和梅毒;病死率居前五位的依次为:狂犬病、人禽流感、鼠疫、艾滋病和新生儿破伤风 (见表1)。

表1 2005年全国27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疾病名称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1/10万 1/10万 (%) 268.31 0.00 0.07 91.42 34.92 2.65 0.43 13.79 9.67 * 9.42 0.29 * 0.18 疾病名称 发病率 死亡率 病死率1/10万 1/10万 (%) 1.92 1.60 0.19 0.11 1.41 0.04 0.39 0.24 3.03 0.00 0.19 96.31 * 0.00 0.00 0.01 0.02 1.30 0.19 100.00 0.00 3.18 0.00 0.02 0.00 2.26 0.02 4.20 0.00 0.06 0.00 0.11 0.00 2.50 0.02 11.08 0.26 0.27 * * 0.00 71.43 总计 鼠疫 霍乱 病毒性肝炎 痢疾 伤寒副伤寒 艾滋病 淋病 梅毒 脊髓灰质炎 麻疹 百日咳 白喉 流脑

0.76 0.28 猩红热 0.00 30.00 出血热 0.00 0.41 狂犬病 0.09 0.10 钩端螺旋体病 0.01 0.03 布氏杆菌病 0.00 0.04 炭疽 0.10 23.41 乙脑 0.00 0.00 血吸虫 0.01 0.06 疟疾 * * 登革热 0.00 0.04 新生儿破伤风 0.00 0.05 肺结核 *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02 8.89 人禽流感 注:①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死亡率单位为1/‰;②*无报告病例。

“十五”期间,全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有所上升(见表2),上升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传染病后,报告的准确性提高。

表2 全国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及死亡率 总发病率(1/10万) 总死亡率(1/10万) 病死率(%)

2001 188.62 0.29 0.15

2002 180.14 0.35 0.20

2003 192.18 0.48 0.25

2004 244.66 0.55 0.22

2005 268.31 0.76 0.28

2、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据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死因(ICD-10)统计,2005年城市居民前十位死因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病(见表3),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2.0%。

与城市比较,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及顺位有所不同,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为:呼吸系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病、泌尿生殖系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1.9%。

表3 2005年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专率及死亡原因构成

市 顺位 县 构成 % 死亡原因 (ICD-10) 死亡专率 (1/10万) 构成 % 死亡原因 (ICD-10)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及中毒 消化系病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死亡专率 (1/10万) 126.0 116.6 98.2 69.0 45.3 18.1 13.8 8.6 5.2 4.6

1 2 3 4 5 6 7 8 9

22.9 呼吸系病 21.2 脑血管病 17.9 恶性肿瘤 12.6 心脏病 8.3 损伤及中毒 3.3 消化系病

2.5 泌尿生殖系统

1.6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1.0 肺结核 0.8 精神障碍 92.0

十种死因合计

123.8 23.5 111.7 21.2 107.1 20.3 62.1 11.8 44.7 17.1 7.0 6.2 2.9 2.3

8.5 3.2 1.3 1.2 0.6 0.4

泌尿生殖系病 精神障碍

10 神经系病 十种死因合计

91.9

3、血吸虫病和地方病防治。2005年, 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435个,累计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县(市、区)264个,年底实有病人79.9万人,期内治疗病人51.2万人。2005年各

类地方病防治情况:克山病病区县326个,累计基本控制县256个,现症病人4.0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354个,累计基本控制县206个,现症病人80.9万人;碘缺乏病监测县2811个,累计消除(基本消除)县2468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1114个,累计基本控制县195个,氟骨症人数135.8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200个,累计基本控制县24个,氟骨症人数152.1万人;地方性砷中毒(水型、燃煤污染型)病区县43个,病区村人口65万人,病人2.59万人。

4、农村改水和改厕。截止2005年底,全国累计农村改水受益人口88893.2万人(其中:当年受益人口861.9万人),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总人口94.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61.3%。截止2005年底,农村累计使用卫生厕所13740.1万户,其中:当年新增卫生厕所579.5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55.3%,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为59.5%。

“十五”期间,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与2001年相比,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55.1%提高到61.3%,卫生厕所普及率由46.1%提高到55.3%,粪便无害化处理率由49.5%上升到59.5%,基本实现“十五”确定的工作目标。

表4 农村改水、改厕情况

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 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农村人口% 卫生厕所普及率(%)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2001 91.0 55.1 46.1 49.5

2002 91.7 56.6 48.7 52.6

2003 92.7 58.2 50.9 55.3

2004 93.8 60.0 53.1 57.5

2005 94.1 61.3 55.3 59.5

二、卫生监督

1、食品卫生。2005年,全国27个省(区、市)共有384万户食品生产和服务企业接受经常性卫生监督,卫生监督覆盖率达94.9%,合格率为88.5%。29个省(区、市)21类食品共抽查监测230万件,平均合格率为87.5%,其中:酒、粮食、植物油、糕点、消毒鲜乳、乳制品、罐头、糖果蜜饯和保健食品合格率高于90%。食品用产品抽检1.4万件,合格率为93.5%。餐具消毒抽检272.7万件,合格率为79.7%。2005年食品从业人员体检合格率达99.7%。31个省(区、市)报告食物中毒2453起,中毒32553人,死亡381人。

表5 全国卫生监督监测情况 食品卫生合格率(%) 肉及其制品 冷食及饮料 酒 水产品 保健食品

公共场所卫生合格率(%) 旅店业

文化娱乐场所 理发、美容店 游泳场所

化妆品卫生合格率(%) 进口 国产

2001 88.1 81.7 85.3 95.0 91.7 93.0 91.8 93.1 92.1 90.0 85.8 91.9 72.6 93.1

2002 89.5 85.2 86.8 95.1 89.9 91.9 93.4 95.2 92.8 92.7 89.4 89.3 68.7 90.8

2003 90.5 86.0 87.5 96.2 88.8 94.3 91.8 93.9 92.1 89.3 89.5 89.4 85.7 89.9

2004 89.8 84.9 87.3 95.1 92.0 95.0 93.8 94.9 95.1 93.2 90.1 94.8 95.3 94.8

2005 87.5 85.6 88.1 93.4 85.2 91.3 90.1 89.6 89.4 91.0 79.2 91.8 94.1 91.7

2、环境卫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75.2万户接受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监督覆盖率达92.1%,监测合格率90.1%。24个省(区、市)共抽检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化妆品产品40071件,合格率为91.8%,其中进口化妆品合格率94.1%,国产化妆品合格率91.7%。

3、劳动卫生。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25个省(区、市)各类职业病发病5247例,其中:尘肺3380例,慢性职业中毒565例,急性职业中毒494例,职业性眼、耳鼻喉疾病226例。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测定点43.4万个,实测率为51.2%。23个省(区、市)共有28941个放射工作场所接受经常性卫生监督,放射工作人员就业后健康体检率达77.7%。

4、学校卫生。2005年全国29个省共有67789所学校(包括高校、中专、技校、中学及小学)接受经常性卫生监督, 卫生监督频次为1.83,合格率为78.6%。学校共体检4万余次,参加体检的学生人数为3350万人,学生体检率64.7%。

“十五”期间,食品、公共场所及化妆品卫生抽检合格率呈波动性(见表5)。

三、农村和社区卫生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678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人口2.36亿人,共有1.79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合率为75.7%,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全国共补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22亿次,补偿资金支出61.75亿元。

2、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2005年底,全国1633个县共有综合医院2009所,县妇幼保健院(所、站)1526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586所。全国3.55万个乡镇共设乡镇卫生院4.1万个,床位67.8万张、人员101.2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7.1万人。全国61.5万个行政村共设立58.3万个村卫生室,设立卫生室的村数占行政村总数的83.7%。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10.4万人、乡村医生86.4万人、卫生员5.3万人。每千农业人口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5人。

表6 全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 县数(个) 县综合医院(个) 床位数(张) 人员数(人)

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 诊疗人次(亿次) 住院人数(万人) 病床使用率(%)

县妇幼保健院、所(个) 人员数(人)

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 县卫生防疫站(个) 人员数(人)

其中:卫生技术人员 乡镇数(万个) 乡镇卫生院(个) 床位数(张) 人员数(人)

其中: 卫生技术人员 诊疗人次(亿次) 住院人数(万人) 病床使用率(%)

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 床位(张) 人员(人) 行政村数

设置卫生室村数占行政村% 村卫生室数(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人) 平均每村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2001 1660 2018 346493 490845 393066 1.5 796.2 56.5 1393 49678 41676 1663 88025 70720 4.02 48090 740060 1168932 1027941

8.2 1700 31.3

0.81 1.28 71.0 … 698966 1290595

1.41

0.76 1.19 67.9 77.6 514920 867778 0.98 2003 1470 2057 338943 476625 382599 1.7 921.2 59.5 1687 71549 59592 1762 89868 70308 3.80 44279 672700 1057463 905984 6.9 1608 36.3

0.76 1.17 65.3 80.7 551600 883075 1.37 2004 1633 2052 346307 484838 390996 1.7 996.1 62.0 1596 69115 57678 1823 92122 71658 3.70 41626 668900 1026099 881142 6.8 1599 37.1

2005 1633 2009 344064 476993 385629 1.8 1059.2 65.3 1526 66665 55316 1586 79619 62912 3.55 40907 678240 1012006 870500 6.8 1622 37.7

0.78 1.16 61.5 83.7 583209 916532 1.40

“十五”期间,我国县以下行政区划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乡镇合并、行政村合并造成乡、村数量减少约1/3(见表6)。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在行政区划调整中不断得到加强,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政府在每个乡镇举办一所卫生院,并上划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3、农村医疗服务工作量。2005年,县综合医院门诊人次1.8亿人次,入院人数1059.2万人,医院病床使用率65.3%。“十五”期间,全国农村县医院门诊服务量基本稳定,住院服务量逐年上升。由于乡镇合并等多方面原因,全国乡镇卫生院个数、床位和卫生人员数减少,门诊量也在减少。门诊量由2001年的8.2亿人次减少到2005年6.8亿人次,住院量由1700万人减少到1622万人,但病床使用率由31.3%提高到37.7%。

4.社区卫生。2005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万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8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7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诊疗5939万次,住院27万人;平均每个机构年提供诊疗4.3万人次,住院195人,平均每个医生每日担负诊疗13.7人次。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诊疗6281万次,平均每站提供3989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日担负诊疗11.0人次。

四、妇幼保健

1、孕产妇保健。2005年,全国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6.7%,产前检查率为89.8%,产后访视率86.0%。新法接生率97.5%,其中:市99.2%,县96.4%。住院分娩率85.9%,其中:市93.2%,县81.0%。与上年比较,住院分娩率增加3.1个百分点。“十五”期间,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都有所下降,但住院分娩率提高了9.9个百分点。

表7 孕产妇保健指标 产前检查率(%) 产后访视率(%) 系统管理率(%) 住院分娩率(%) 市 县

2001 90.3 87.2 78.6 76.0 87.0 69.0

2002 90.1 86.7 78.2 78.8 89.4 71.6

2003 88.9 85.4 75.5 79.4 89.9 72.6

2004 89.7 85.9 76.4 82.8 91.4 77.1

2005 89.8 86.0 76.7 85.9 93.2 81.0

2、儿童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地区统计,2004年新生儿死亡率15.4‰,婴儿死亡率21.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5.0‰。城市地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0‰,主要死因构成:出生窒息占26.5%、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占18.5%、先天性心脏病10.1%、肺炎9.7%、颅内出血4.1%。农村地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8.5‰,主要死因构成:早产或低出生体重22.8%、出生窒息18.4%、肺炎17.6%、先天性心脏病6.0%、意外窒息5.1%。“十五”期间,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3,但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见表8)。

3、孕产妇死亡率。据妇幼卫生监测地区统计,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为48.3/10万。城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6.1/10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33.3%、合并心脏病占17.8%、羊水栓塞占6.7%、妊高症占2.2%。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为63.0/10万,主要死因构成:产科出血占48.1%、妊高征占13.5%、羊水栓塞占10.8%、合并心脏病占7.6%。2004年与2000年比较,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10,但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是城市的2.4倍(见表8)。

表8 监测地区儿童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新生儿死亡率(‰) 城市 农村

婴儿死亡率(‰) 城市 农村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城市 农村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城市 农村

2000 22.8 9.5 25.8 32.2 11.8 37.0 39.7 11.8 45.7 53.0 29.3 69.6

2001 21.4 10.6 23.9 30.0 13.6 33.8 35.9 16.3 40.4 50.2 33.1 61.9

2002 20.7 9.7 23.2 29.2 12.2 33.1 34.9 14.6 39.6 43.2 22.3 58.2

2003 18.0 8.9 20.1 25.5 11.3 28.7 29.9 14.8 33.4 51.3 27.6 65.4

2004 15.4 8.4 17.3 21.5 10.1 24.6 25.0 12.0 28.5 48.3 26.1 63.0

五、医疗服务

1、医院诊疗人次增加,卫生院诊疗人次减少。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为23.05亿次;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2.23亿次,占96.4%;营利性医疗机构为0.75亿次,占3.3%。非营利性医院、卫生院占总诊疗人次数的87.8%。医疗机构诊疗人

次中:医院13.87亿次,占6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59亿次,占2.6%;卫生院6.99亿次,占30.3%;妇幼保健院(所、站)0.97亿次,占4.2%。三级甲等医院诊疗人次3.17亿次,占医院诊疗人次的28.6%。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数增加0.82亿次,卫生院诊疗人次数减少0.04亿次。2005年门急诊人次数为22.21亿次,占总诊疗人次的96.4%。综合医院分科门诊构成:内科占30.7%,外科13.5%,妇产科10.4%,儿科8.1%,中医科6.3%,其他科室占31.0%。2005年全国居民到医疗机构平均就诊1.8次。

“十五”期间, 全国医院诊疗人次数呈波动性增长, 卫生院诊疗人次则持续下降。

表9 全国医疗机构业务工作量及病床使用情况

总诊疗人次(亿次) 其中: 医院 卫生院

入院人数(万人) 其中: 医院 卫生院 病床使用率(%) 其中: 医院 卫生院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其中: 医院 卫生院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人次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

2001 20.87 12.10 8.37 5464 3625 1705 53.5 61.1 31.3 9.5 11.8 4.5 4.6 1.4

2002 21.45 12.43 7.30 5991 3997 1654 57.4 64.6 34.8 8.7 10.9 4.0 5.2 1.4

2003 20.96 12.13 7.10 6092 4159 1626 58.7 65.3 36.2 9.0 11.0 4.2

5.0 1.5

2004 22.03 13.05 7.03 6676 4673 1621 61.4 68.4 37.2 9.1 10.8 4.5

4.8 1.5

2005 23.00 13.87 6.99 7184 5108 1641 62.9 70.3 37.8 9.2 10.9 4.7 5.3 1.7

注:①诊疗人次总数不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数字;②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 人次和住院床日系卫生部门综合医院数字。

2、医院、卫生院入院人数增加。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入院人数7184万人,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6987万人(内:医院和卫生院6560万人),占97.3%;营利性医疗机构176万人,占2.4%。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中:医院5108万人,占7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7万人,占0.4%;卫生院1641万人,占22.8%;妇幼保健院(所、站) 349万人,占4.9%。三级甲等医院入院1066万人,占医院入院人数的20.9%。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人数增加435万人,卫生院入院人数增加20万人。医院、卫生院每百诊疗人次入院3.2人,每百门、急诊人次入院3.4人。2005年全国居民每万人口入院561人。

“十五”期间, 全国医院入院人数持续增长, 卫生院入院人

数在连续下降4年后,2005年有所增长。

表10 2005年三级医院工作量

医院总计 机构数 诊疗人次(亿次) 入院人数(万人) 病床使用率(%)

医生人均日担负诊疗人次 医生人均日担负住院床日

18703 13.87 5108 70.3 5.3 1.5

三级医院 946 3.97 1418 90.5 6.2 2.1

三甲医院 594 3.17 1066 92.7 6.6 2.1

二级医院 5156 5.42 2298 68.1 4.9 1.5

一级医院 2714 1.05 207 49.6 6.2 1.0

3、医生人均工作量增加。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人次为5.3次,比上年增加0.4次;医生人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为1.7日,比上年增加0.2日。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见表11)。三级甲等医院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人次为6.6次,每天担负住院床日为2.1日。

“十五”期间,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的门诊和住院工作量有所增加(见表9)。

表11 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医生人均每天担负工作量 合 计 卫生部属 省 属 省辖市属 地辖市属 县 属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诊疗人次 2004 2005 5.3 4.9 7.8 7.3 6.6 6.2 5.7 5.1 5.0 4.8 4.3 4.0 医生人均每天担负住院床日 2005 2004 1.7 1.5 2.3 2.2 2.1 2.0 1.9 1.7 1.4 1.3 1.4 1.3 3、医院和卫生院病床使用率上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延长。

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为62.9%,其中:医院70.3%(三甲医院92.7%),卫生院37.8%。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提高1.9个百分点、卫生院提高0.6个百分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病床使用率63.5%,高于营利性医疗机构(47.8%)。医院病床使用率较高的为:卫生部属综合医院100.2%、中医医院89.7%,省属综合医院91.3%、中医医院87.1%,省辖市属综合医院84.1%,儿童医院95.5%,肿瘤医院93.7%。

医疗机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2日,其中:医院10.9日,卫生院4.7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延长0.1日,

卫生院延长0.2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平均住院日9.2日,低于营利性医疗机构(9.4日)。

“十五”期间,全国医院、卫生院病床使用率逐步上升,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略有延长(见表9)。

六、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

1、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继续增加,医疗费增长幅度下降。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急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26.9元,比上年增加8.9元,增长7.5%;出院者人均住院医疗费用4661.5元,比上年增加376.7元,增长8.8% 。与上年比较,门诊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下降1.6个百分点,住院医疗费增长幅度下降0.8个百分点。医院级别越高,病人医疗费用越高(见表12)。

2001年以来,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持续增加,但医疗费用每年增长幅度基本控制在10%以下(见表13)。

表12 2005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合 计 卫生部属 省 属 省辖市属 地辖市属 县 属

人均医疗费用(元) 药费 126.9 247.1 192.5 130.7 105.2 84.2

66.0 136.7 102.0 69.3 53.5 41.0

人均医疗费用(元) 检查治疗费 药费 37.8 61.8 52.9 38.9 33.3 27.9

4661.5 12650.9 9871.2 5452.4 3380.9 2266.5

2045.6 5089.9 4186.1 2374.6 1544.6 1057.8

检查治疗费 1678.1 4797.2 3573.4 1994.3 1187.4 780.9

2、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下降;住院病人药费比重上升。2005

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医疗费中,药费占52.0%,检查治疗费占29.8%;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下降0.5个百分点, 检 查治疗费比重持平。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3.9%,检查治疗费(含手术费)占36.0%;与上年比较,药费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检查治疗费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

2001年以来,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所占比重下降,检查治疗费所占比重上升(见表13)。

表13 门诊和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及涨幅情况

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元)

2001 93.6

2002 99.6

2003 108.2

2004 118.0

2005 126.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f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