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

更新时间:2023-12-25 18: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节 校勘

一、校勘释义

“校”,《说文解字》:“校,

木囚也。从木,交声。”指古代拘束犯人的刑具木枷。

一副木枷由两片组成,而两片大小必须大体一致,才便于上锁,因此事先要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因此,“校”字用作动词时,便有“比勘、核对”的意思。

“勘”,也作“刊”。《玉篇》:“刊,削也、定也、除也。”可见,勘、刊有“削除覆定”之义。这与中国早期文献以简牍为载体有关。

校勘亦称校雠,刘向《别录》:“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其谬误为校;一人持本,若冤家相对,故曰雠也。”

校勘就是利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及有关资料加以比较,考订文字的异同,恢复原文的真貌。

二、校勘内容

1.异文

异文就是同一段记载各书的文字差异。一般不做是非判断。常用格式:“某作某”。

上海古籍版《唐会要》卷八三《租税上》: 凡水旱虫伤为灾,十分损四已上免租…… 《四库全书》本《唐会要》“伤”作“霜” 《唐会要》卷六四《史馆下·史馆杂录下 》:

上海古籍版:……干宝直书,见仇贵族,人之情也,能无畏乎? 江苏书局本: 同上 中华书局版: 同上

四库本:……王韶直书,见仇贵族,人之情也,能无畏乎?

2. 讹文

讹文,又称“误文”,就是文字错误。因为字形相近、读音相同或相近等原

1

因而写了错别字。有一个成语“鲁鱼亥豕”(近义成语:鲁鱼帝虎)指的就是文字的错讹现象。《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又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古文“亥”作“ ”,“豕”作“ ”

校讹文常用格式:“某当作某”,“某讹”,“某形近而讹”等。 例如:

《唐会要》卷五八《尚书省诸司中·户部侍郎》:

(宝历二年)准赋役,今内外六品以下官,及京司诸色职掌人,合免课役。

按:“今”当作“令”,形近而讹。标点断句当作:

准《赋役令》,内外六品以下官,及京司诸色职掌人,合免课役。 又例如《唐会要》卷八八《盐池使》:

景云四年三月,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 又,四库本作“景云四年三月九日始置关内盐池使。”

按:唐无“景云四年”,上海古籍版及四库本此条系年均误。查《册府元龟》卷四八三《邦计部·总序》载:

景云二年,以蒲州刺史充关内盐池使,盐铁(当作“盐池”)之有使自此始也。

可见应为景云二年(711)事。

古籍中的数字,如“一”、“二”、“三”、“七”、“九”、“十”等数字字型相近,很容易因形近而讹。

3.脱文

文献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称夺文或阙文。古代简书因编绳断烂,在重编时失去一简或数简,称为“脱简”,后世因而也称脱文为“脱简”。

校脱文时常用格式:“某,脱文”,“脱某字”等。

例如《唐会要》卷二三《牲牢》载:

其祭圜丘方泽宗庙以外,并可止用少牢。旧用者宜用特牲,待时和年丰,然后克修常礼。”

2

按:此处有脱文,“旧用者宜用特牲”当作“旧用少牢者,宜用特牲”。可参见《册府元龟》卷五六《帝王部?节俭》:

其祭圜丘方泽宗庙以外,并可止用少牢。先用少牢者,宜用特牲,待时和年丰,然后克循常礼。

4.衍文

原稿无而传写、刻印、排印误增的文字称衍文,又称羡文。 校衍文时常用格式:“某,衍文”、“衍某字”。 例如《唐会要》卷八八《盐铁》:

开元元年十二月,河中尹姜师度以安邑盐池渐涸,开拓疏决水道,置为盐屯……

按:岑仲勉指出,“元年十二月”乃“九年二月”之衍。“元”和“九”形近而讹,此后又衍“十”字。

5. 倒文

文献流传过程中,文字的先后次序被颠倒。古时钩改文字称“乙”,所以倒文又称“乙文”或“倒乙”。倒文被纠正称为“乙正”或“乙转”。

《淮南子·人间训》:“家富良马”。

王念孙指出:“良马”本为“马良”,与“家富”相对为文。

在古文献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出现文字错倒现象,即倒文。原因如下: 或因两字平列而误倒。如《礼记·月令》将“短长”误作“长短”。 或因不识通假而误倒。如王氏《读书杂志》指出《人间训》将“不而”误作“而不”。

或因写、刻、排印不慎而误倒。如《十三经注疏·周礼注疏·天官》将“田兽者”误排“罟(gǔ)”之前。

校勘应指出正常语序该如何排列。如“史有十二人。”(《周礼·天官》)阮元【校勘记】:“毛本‘十有’倒。”(今按:有十二人,不通,不合古代语法)

“荐加豆笾(biān)”(《周礼·春官·内宗》)郑玄注:“故书为‘笾豆’(指出异文)。杜子春(东汉经学家)云:‘当为豆笾’。”

关于“乙正”,谓勾正词句的误倒。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毋或弗敬’原作‘毋弗

3

或敬’,乃误倒,今为乙正。”

6.错简

错简,又称错乱,既指雕版刻印以前的简帛书籍,因简、帛次序错乱而造成的错误,也指后世刊印书籍的错页。

校错简常用格式:“某,错简”,“某错乱为某”。

错简现象最常见的错误类型,是因为错简导致不同时间的史事被混在同一年之内。例如《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元狩三年“御史大夫”栏:

三月壬辰,廷尉张汤为御史大夫。六年,有罪自杀。

《史记·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作“元狩二年”。《汉纪》载: 二年三月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张汤为御史大夫。 可见,《汉书》将“元狩二年”史事错乱为“三年”。

三、基本校勘方法

陈垣《校勘学释例》(中华书局1959年版)总结了校勘常用的四种方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1. 对校法

用同一部书的不同版本加以对照比较,进行校勘的方法。

陈垣曾提出校读古籍首先要采用“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祖本或别本有讹,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则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故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他校法。”“有非对校决不知其误者,以其文义表面上无误可疑也”;“有知其误,非对校无以知为何误者”。

2.本校法

是用同一部书的前后文互证以校正异同、判定是非的校勘方法。 陈垣说:

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择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之前,最宜用之……予于《元典章》曾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书,以书校表,以正集校新集,得其节目讹误者若干条。至于字句之间,则

4

循览上下文义,近而数页,远而数卷,属词比事,牴牾自见,不必尽据异本也。

3.他校法

陈垣说:

他校法者,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依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依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

4.理校法

这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据理推断是非的校勘方法。

陈垣说:“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鲁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对理校法持有保留的批评:

这种方法好是好极了,但滥用他,可以生出武断臆改的绝大毛病,所以非其人不可轻信。

5.综合运用校勘方法

举例:

《唐会要》卷四五《功臣》:

神龙元年七月制:“段志玄、屈突通……二十五家,所食实封,并依旧给。”

按:《唐会要》卷九十《缘封杂记》亦载此事,称:

神龙二年七月十四日制:“功臣段志玄、屈突通……二十五家,所食实封,并依旧给。”(本校)

而《册府元龟》卷五○五《邦计部·俸禄》、《文献通考》卷二七六《封建考十七》称引自“《唐会要》”者,也都将此事系于神龙二年(706)七月。(他校)

从本校、他校的结果来看,《唐会要》卷四五《功臣》的“神龙元年”当作“神龙二年”。

又例如《唐会要》卷八七《漕运》:

5

永泰二年七月十日,凿运水渠,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街,至北国子监正东,至于城东街正北,又过景风门、延喜门,入于苑。阔八尺,深丈余,京兆尹黎干奏。 四库本作:

永泰二年七月十日,凿运水渠,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北街,至国子监正东,至于城东街正北,至景风门,逾近喜门,入西苑。阔八尺,深丈余,京兆尹黎干奏也。(对校) 《玉海》卷二二《地理》所引《会要》云:

永泰二年七月十日,凿运木渠,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街,北至国子监东,至子城东街正北,逾景风门,延喜门,入于苑。阔八尺,深丈余,京兆尹黎干奏。(他校)

按:运水渠与运木渠孰误?查《册府元龟》卷四九七《邦计部·河渠》(《长安志》卷七《唐京城一》略同)载:

永泰二年,京兆尹黎干以京城木炭价重,具以利便陈于帝前,请自南山谷口凿渠通于城内,至荐福寺东街,北抵景风、延喜门入于苑,阔八尺,深一丈,以运木炭。

究其因果,此渠当为“运木(炭)渠”,《玉海》引《会要》不误,当为传抄中出误。

另外,上海古籍版《唐会要》“至北国子监正东”,当作“北至国子监正东”,误倒。

四库本《唐会要》“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北街,至国子监正东”,当作“自京兆府直东至荐福寺东街,北至国子监正东”,误倒。

“至于城东街”当作“至子城东街”,可据《长安志》卷七《唐皇城》“皇城,俗号子城”改。

此例是传抄致误的典型。宋代的《会要》引文不误,而现今两个版本的《唐会要》有两处误倒、两处形近而讹。

写校勘记的一般方法:错误类型,错误原因,主要证据。注意语言简练,正确运用校勘术语。

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