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教案 西师大版(汇总版)

更新时间:2023-12-07 12: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4页例1,练习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去亲历、感受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得到培养。

3.运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主探究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并能运用加减法中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出示表格。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全班人数

教师:请同学们很快说出本班男生、女生及全班人数。 学生: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35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好表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任选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学生1:我班男生有17人,女生有18人,全班有多少人?17+18=35(人) 学生2:我班有35人,男生有17人,女生有多少人?35-17=18(人) 学生3:我班有35人,女生有18人,男生有多少人?35-18=17(人)

教师:同学们利用学过的加减法的知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作出了正确的解答。 教师:17、18、35这三个数,在这三个算式中分别叫什么名字?同学们向它们打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来。

[点评:以学生身边的、熟悉的题材创设教学情景,从本班学生人数出发,让学生去捕捉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巧妙提出向三个算式中的数打招呼,叫出它们的名字,唤起学生对加减法各部分名称的回忆,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请同学们细观察,静思考,比较这三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将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教师:将你们的发现在班内交流。 学生1:求两数的和用加法计算。 教师:和等于什么数加什么数? 学生1:加数十加数=和。(板书) 学生2:求加数用减法计算。

教师:你发现了求一个加数用减法的算法,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板书)

学生4:我还发现35在加法算式中叫和,在减法算式中叫被减数。 学生5:17、18在加法算式中叫加数,在减法算式中叫减数或差。 教师:聪明能干的同学们,把你们的发现用式子表述出来。

1

学生: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差=被减数。 (板书)

教师:我们的发现与书中小朋友的发现一样吗?看看书比较一下。 学生:书中小朋友还说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师: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你是怎样领会的?

[点评: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出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巩固练习,拓展训练

教师:看看谁能干,将我们发现、概括的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运用到我们下面的学习中去。 135页课堂活动第1题。 235页课堂活动第1题的形式相互出题练习。 335页课堂活动第2题。

(先想、再算、后交流我是根据什么来算的) 41~3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探究了什么?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解决了哪些问题?

[点评:通过各种形式的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练习,使学生又一次亲历运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6~38页例1、例2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

2.通过经历对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发现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教师:森林小学今天要举行智力竞赛,让我们去看看吧。 课件中出现:(1)小动物围坐在一起。

(2)大象老师出第1道题:小老鼠扛着两个袋子,前面一个袋子装着米,后面一个袋子装着黄豆,小老鼠跑着跑着喊累了,怎么办?小鸟发言说:“把黄豆放前面,米放后面,这样就不累了。”

2

2.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鸟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不对,米还是那袋米,黄豆还是那袋豆子,它们的位置变了,但是总的重量没有变。课件中出现小动物们鼓掌的画面。

3.课件中大象老师出第2道题。12+25 25+12 500+300 300+500 30+20 20+30 1200+650 650+1200。这8道题小动物们要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不一会儿,小猪就写出了所有答案,其他小动物还在一道一道地算着,看到小猪算完了并得到大象老师的夸奖,小动物们傻眼了……

4.教师:小猪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妙吗?请观察左边和右边的算式,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 学生观察,同桌交流。 5.学生在全班交流。

学生1:小猪算了左边4道的结果,右边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2:实际上12+25与25+12都是求12与25的和,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 学生3:我发现左边和右边并排的两个算式只是加数的位置交换了。 学生4:我发现…… 6

教师:同学们真会观察、比较。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同学们发现的规律? 学生1:两个数相加交换了位置,结果一样。 学生2: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和不变。

教师:如果用两个不同的字母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运算的这个规律,你行吗?

学生1:我用m、n表示两个加数,那么……

学生2:我用a、b表示两个加数,那么a+b=b+a。

教师:真了不起,你们已经归纳出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加法交换律。…… 板书:交换律,a+b=b+a。 (齐读)

[点评: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事件中提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先通过分析,得出交换大米和黄豆的位置,但总重量不变,为后面学习加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再通过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全班汇报等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发现、理解加法交换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课件播放小动物集合图:一队89只小狗,二队96只小猫,三104只小兔,小猴说:“同学们请帮我算算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 2. 教师:该怎样列式?

学生:89+96+104(板书)

3.教师:请同学们再想想该怎样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 (2)分组讨论。 (3)全班交流。

教师:谁代表你们这组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1:我们先计算89+96算出小狗、小猫共185只,再用185+104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3

(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2:我们先计算96+104算出小猫、小兔共有200只,再用89+200算出3种小动物一共有289只。 (板书过程)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都正确,下面请你们在书上完成“填一填”。 4.学生填空后对答案。 5.引导归纳。

教师:从上面两组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每组算式中的三个数都是相同的。

学生2:左边是前两个数先加,再加第3个数。右边是后面两个数先加,再加第一个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教师:那么左、右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等号连接

教师:对,能写成一个等式,89+96+104=89+(96+104)。 (板书)

教师:你们的发现是不是适合其他算式,请自己举例验证。如果适合,请用一个等式表示。

学生1:10+20+30=10+(20+30) 学生2:5+6+7=5+(6+7)……

教师:看来,你们的发现都适合三个数相加的情况。恭喜同学们又发现了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为了简便易记我们需要几个字母表示? 学生:3个不同字母。 学生分组用字母表示。 汇报并板书:(a+b)+c=a+(b+c)。 教师:想给这个定律起什么名?

学生1:加法组合律。学生2:加法结合律。……

教师: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就按约定俗成的叫法,把它称作加法结合律吧。学生齐读加法结合律,(a+b)+c=a+(b+c)。 课件播放小动物们鼓掌致谢的画面。

[点评:学生在解决老师给出的问题时,懂得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并在学生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636、37页的内容,请同学们把书上的重点句勾画出来理解并记忆。 三、巩固规律

1.第37页,课堂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填空,再集体评讲。 2.第48页,课堂练习第2题。 (1)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集体校对。

(4)问:136+89+64与89+(136+64)用等号相连的依据是什么? 3.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评讲校对答案。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4

教师:交换律、结合律是加法运算的两大定律。 (板书:加法运算律)

它们在计算中怎样应用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39页例4,第40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应用进行简便计算。 2.在自主探索中使学生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增强自觉运用定律、性质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定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下面请同学们来填一填。 2.学生填空。

(1)45+155=155+45。

(2)56+130+170=56+(130+170)。 (3)(257+c)+d=257+(c+d)。 (4)215+a+185=215+185+a。

3.提问:以上几题,请你们分类并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学生:(1)、(4)题为一类,是根据加法交换律a+b=b+a填写的。(2)、(3)题为一类,是根据加法结合律(a+b)+c=a+(b+c)填写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加法运算定律。

4.教师: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你认为会带给我们什么好处? 学生:帮助我们计算。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怎样用定律、性质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点评:通过填空、分类、说依据,复习加法运算定律,为运用定律解决问题作准备。] 二、解决问题 1.教学例3。

(1)教师:胡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社会调查,下面先听听小丽调查的内容。课件播放画面及小丽的画外音。“我调查了全年级为残疾儿童捐款的情况,一班捐了113元,二班捐了96元,三班捐了87元。 (2)同学讨论。

教师:那么总共捐助了多少元呢?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