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更新时间:2023-05-10 21: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兽医药理学教案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

动物科学学院

宁康健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第四章 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

教学目标:通过对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的讲授,要求掌握止血药的药理作用、临床

应用,铁制剂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熟悉强心甙的作用特点,了解止血药及抗凝血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重点讲授铁制剂、止血药Vk、安络血、止血敏及抗凝血药肝素、枸橼

酸钠的临床应用。

教学难点: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

教学学时:1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自学、课堂讨论相结合。

参 考 书:《药理学》中山医学院主编

《医用药理学》上海第一医学院主编

《药理学》 高等医学院校教材 王钦茂主编

主要内容:本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 作用于心脏的药物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第三节 抗贫血药

思考题:

1、强心甙的作用特点。

2、常用的止血药有哪些?其作用机制如何。

3、抗凝血药有哪些?其作用机制如何。

4、影响铁制剂吸收因素有哪些?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第一节 强心药

概念及作用:强心药是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改善心脏(特别是衰弱的心脏)功能的药物。

心脏具有节律性地交替收缩和舒张的能力,在血管的密切配合下,受纳和排出足够的血液,以进行正常的生理机能。在病理情况下,由于心脏本身或机体其他系统一些疾病的影响,心血管的控制机制发生改变,心脏无力排出足够的血量来满足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出现心力衰竭,动物不能保持正常的生产效率、使役能力,而且关系到病情的进展或预后的判断。此时选用恰当的药物来保护心脏功能,纠正心力衰竭,增加心输出量,就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分类适及应症:用于心脏的药物很多,有些是直接兴奋心肌,有些是通过神经的调节来影响心脏的机能活动。

(1)强心苷类主要有洋地黄、洋地黄毒苷、毒毛旋花子式K、西地兰及地高辛等。本类药物有严格的适应症,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这种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肌损害。此时,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此病伴有静脉系统充血。强心苷对心肌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它最基本的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有效地解决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减弱这一主要矛盾。

(2)黄源呤类主要有咖啡因、茶碱。本类药物的心肌兴奋作用,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增加心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及利尿。兽医临床上以苹甲酸钠咖啡因(安钠咖)最为常用。

咖啡因为中枢兴奋药,有强心作用,其作用迅速且持续时间短。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及猪季节性(主要是春秋两季)心律不齐。这种情况下,主要是由于血管紧张力减退,心血回流量减少,心输出量不足,心搏动加快,心肌疲劳,造成心力衰竭。应用咖啡因调整畜体机能,改善循环。

(3)儿茶酚胺类主要是肾上腺素。本类药物作用快而有力,它能提高心肌的兴奋性,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但肾上腺素提高组织的耗氧量,且大剂量时可能诱发心律不齐或心室颤动。因此,肾上腺素不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而用于心跳骤停时使心脏复跳。

(4)其他如樟脑、庚胺醇、肌肉醇磷酸酯等。本类药物使用较少。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强心甙

来源与化学:强心苷是结构相似,对心脏有选择性作用,能加强心肌收缩力的甙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如洋地黄、毒毛旋花、夹竹桃、福寿草、万年青等植物中,经分离、提取而得。动物瞻蜍也含类似强心俄的物质。

强心甙的基本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但各种强心甙在作用强度上有大小、作用开始有快慢、作用时间长短等方面有差异。因此,按作用的快慢,一般将强心式分为两类:

(1)慢作用类有洋地黄、洋地黄毒式。作用出现慢,维持时间长,在体内代谢和排泄慢,蓄积性大,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快作用类有毒毛族花子甙,西地兰等。作用出现快,在体内代谢和排泄都较快,作用维持时间较短,蓄积性较小,适用于心功能不全的危急情况。 作用:

1.对心脏作用 强心甙的药效学特性就在于能加强心肌的收缩力,其他作用都是从这一基本作用而来。

(1)正性肌力作用 强心甙有提高心肌的兴奋性、加强心肌收缩,即正性肌力作用。它能使心肌收缩期缩短,心输出量增加,心室排空完全,心脏受纳更多的静脉回流血液,降低静脉压,改善静脉充血及动脉血液不足状态,对衰弱心脏作用尤为明显。强心甙加强心肌的收缩力,使心室腔中残留血量减少,心脏体积缩小,降低了心室肌的张力,从而减少了心肌的耗氧量,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

强心甙加强心肌收缩力是对心肌的直接作用,不依赖于神经介质的作用,因为强心甙的这种作用不被肝肾上腺素阻断药所对抗。

(2)减慢心率即负性频率作用。强心低的加强心肌收缩力作用,增加心输出量。这种强有力的心搏冲动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使心率减慢。这有利于增加心脏受血量和排血量。

强心甙减慢心率作用可被阿托品阻断,说明这一作用是通过神经反射实现的。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3)抑制传导即负性传导作用。强心式直接抑制房一室传导,能降低传导的速度和延长传导系统的乏兴奋期。这对某些心律失常是有利的。小剂量的负性传导作用是迷定性的,可被阿托品消除。大剂量则出现非迷走作用,不能被阿托品消除。中毒量时,则抑制程度加重,可产生部分的或完全的心阻滞。

(4)心电图的反映 强心甙降低或倒转T波,表明对心肌代谢有影响。房室传导变慢,P一R间期延长。Q-T间期缩短,心肌收缩力加强。

2.对肾脏作用 对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个体,能增加尿量,消除水肿。 作用机理:心肌收缩是一个由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肌收缩蛋白的收缩与调节,膜内外离子的转运、供能及其特异酶都是重要因素。

不良反应及解救措施:强心甙的安全范围较窄。动物中毒时,有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等方面的反应。

(1)心肌明显缺钾 心肌自律性受影响。可口服氯化钾,或将氯化钾溶于5%葡萄糖溶液静滴。

(2)窒性心律失常、房颤、传导阻滞用依地酸二钠络合钙离子,以减轻强心甙的毒性。

(3)房性心动过速应用苯妥英钠予以解救,防止室性早搏。

(4)房室传导阻滞利多卡因效果好。

(5)窦性心动过缓应用阿托品解救。

(6)配伍禁忌强心忒忌与钙剂配伍使用,因为钙也能抑制细胞膜ATP酶,从而因Ca2+过高,使心肌细胞严重缺钾,加重强心甙的毒性。

应用:

1.慢作用类强心甙,如洋地黄、洋地黄毒式主要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也用于某些心律失常。如马、犬伴有心力衰竭的房颤。药物剂量的大小以衰弱心脏功能改善、心率减慢、利尿等为指征。本类药物忌用于急性心肌炎、心内膜炎及主动脉闭锁不全等症。

2.快作用类强心甙如西地兰、地高辛等。本类药物以静脉络药为主,主要用于急性心功能不全或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急性发作。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第二节 促凝血药与抗凝血药

一、促凝血药

(-)概述

1.概念 止血药是能促进血液凝固或影响小血管壁的功能,止血药主要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某些基本环节而起作用。

2.凝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化反应过程,分三个步骤:从而制止出血的药物。

(1)凝血活素 的形成有两个途径:①血液系统机制。当时,激活的接触因子与血小板因子,Ca2+及其它凝血因子参与下形成凝血活素。

组织系统机制。当组织受损伤时,组织因子被释放与血液其它凝血因子反应,形成凝血

(2)在钙离子参与下,凝血活素将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

(3)凝血酶将血浆中呈溶解状态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然后聚合成多聚体,网络血小板及血球,形成血凝块。

(二)全身止血药

按其作用机理分三类: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如安络血、垂体后叶制剂等。影响凝血过程、促进凝血因子活性的止血药,如维生素K、凝血质、止血敏等。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止血药,如6一氨基己酸、止血芳酸、凝血酸等。

(三)局前止血药

(1)明胶海绵

(2)淀粉海绵

二、抗凝血药

(1)概念:抗凝血药是能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通过影响凝血过程的某些基本环节而起作用。

(2)机理:机体除凝血系统沙版有抗凝血系统,使血液保持液体状态。血液中的肝素、抗凝血活素等抗凝物质,还有一个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血液保持液体状态的根本原因。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被激活因子作用后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此酶具有分解纤维蛋白能力。正常时,循环血液中凝血反应与纤维蛋白溶解保持动态平衡,从而控制着血管壁纤维蛋白沉积的数量,保持血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液的液体状态而又不致出血。

枸橼酸钠

性状:为无色或白色结枸椽酸钠枸椽酸基离子与血浆中的钙离子形成一种难解离的可溶性复合体,使血浆钙离于迅速减少,凝血作用受到抑制,因而起到抗凝血作用。本品用于体抗凝血,如间接输血、化验室血样的抗凝等。

用法: 配成2.5%~4%水溶液灭菌备用。输血时,每100毫升全血中加入此溶液10毫升。

肝 素

来源与性状:本品是从动物肺、小肠粘膜提取的一种粘多糖的多硫酸酯。白色粉末,易溶于水。1mg相当于100~130国际单位。

作用与应用:肝素分子呈强负电性,能与许多生物活性蛋白质起反应,影响凝血机制中的酶系统,因此而发挥其抗凝血作用。①抑制合成凝血活素,②对抗凝血酶的作用后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裂解作用。肝素主要用于输血、体外循环、动物交叉循环等的抗凝剂;化验室血样的抗凝剂;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肝素过量,可用带强碱性的鱼精蛋白对抗。

第三节 抗贫血药

血液在维持动物机体机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在临床上出现的与之相关联的疾病很多,治疗使用的药物亦很多。在兽医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是抗贫血药、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概述:

1.贫血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时,叫做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下列三类:

(1)造血不良引起造血不良的原因较多,可分为①再生障碍性贫血,系骨髓原血细胞受损害所致。原血细胞若受药物(如重金属盐、氯霉素、磺胶等)等的严重损害,可以引起生成障碍,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②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系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DNA合成受阻,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红细胞不能发育成熟,不能携带组织需要的氧。③缺铁性贫血。动物机体对铁的吸收和排泄基本上是平衡的。若机体需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或长期的多次少量失血(如寄生虫病),使机体储铁量耗竭时,就可能发生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主要由于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引起红细胞溶解;中毒性疾病,异型输血造成红细胞溶解等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机体造血补偿的能力时所发生的贫血。

(3)各种原因引起的失血。

2.抗贫血药 指能增进机体造血机能、补充造血必需的物质、改善贫血状态的药物。兽医临床上最常见的是仔猪缺铁性贫血。仔猪出生的最初几周内,由于迅速的发育生长,需要足够的铁来形成血红蛋白。母猪乳汁中含铁量很少,单纯依靠母乳供给铁质,不能满足生理需要。因此,哺乳期仔猪较易发生贫血。预防方法是在仔猪生后5周间,补给铁剂。

铁 剂

生理功能:

(1)铁在机体内参与运输氧,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物质。

(2)铁参与机体使用氧,铁是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某些呼吸酸(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的组成部分。因此铁对维持组织呼吸极为重要。仔猪出生后三周内,每日摄入15毫克的铁,可保持正常的血红蛋白量,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而且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体内过程:

1.吸收与转运内服铁剂,主要在十二指肠内吸收。各种形式的铁,必须在消化道内转变为可溶性的,可离子化的无机亚铁,才容易被吸收。酸性环境、还原物质(如维生素C)及铜离子有助于铁的吸收和利用。多钙、多磷和含鞣质的饲料或药物。会妨碍吸收。铁吸收量的多少取决于体内铁的贮藏量及红细胞生成的速度。随饲料摄入的少量铁,通过肠粘膜主动转运吸收。投给大量铁剂,则主要依靠浓度差被动转运吸收。吸收后的铁①小部分保留在肠粘膜细胞内与去铁铁蛋白结合成铁蛋白;②吸收入血的亚铁,氧化成高铁与血浆转铁蛋白的β1球蛋白结合成血浆铁。以转铁蛋白为载体转运到体内贮铁组织和骨髓。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2.分布血浆铁主要运到肝、脾、骨髓等组织形成铁蛋白而贮存。铁蛋白中的铁在骨髓内与原卟啉结合成亚铁血红素,进而形成血红蛋白。血浆铁运至肌肉组织,与肌球蛋白结合形成肌红蛋白。

铁在体内主要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体内总铁量的60%存在于血液中,肌红蛋白中约占20%,其余20%贮存于肝、脾及骨髓中。

3.排泄每日铁排泄量极少,主要由肠道、皮肤含铁细胞的剥脱而排泄。来吸收的铁全由粪排出。

不良反应:

(1)消化道反应 铁有沉淀蛋白质的作用,内服时常引起食欲降低、腹痛、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2)便秘 铁与肠内硫化氢结合,妨碍肠内正常的刺激因素,有时可发生便秘。

(3)铁与四环素类药物互相妨碍吸收。

(4)急性中毒 注射给药较常见。血浆中的β1球蛋白的结合力是有限的,当铁剂量过大时,过剩的铁呈非结合状态,可引起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应用:要用于缺铁性贫血。

附 体液补充剂(自学)

一、体液代谢失调

(1)体液 动物体内含有大量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总称为体液。体液量因畜种、性别、年龄、肥瘦及机能状态等而有不同,一般约占体重的60%。

(2)体液代谢 大部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体重的30%~40%。其余存在于细胞地细胞外的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的重要条件。为维持相对稳定的细胞外环境,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必须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否则便会产生水肿或脱水。

(3)体液代谢失调 当机体出现各种疾患时(如腹泻、腹痛、胃肠炎、烧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伤、大量出汗、饮水不足、中暑、过劳等),细胞内环境发生脱水,造成其代谢失调。

二、血容量补充剂

血容量补充剂是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的胶体溶液,其渗透压与血液接近,分子量与血浆蛋白近似。具有补充血容量或代血浆作用的药物。

全 血

全血是采自同种健康无病动物的血液。输血前作交叉反应不凝集。本品可用于大出血、出血性及创伤性休克;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严重感染,以增加机体抗病和解毒能力;用于血凝机能障碍时的慢性出血。对严重心脏病、肾脏疾病患畜,禁止输血。

血 浆

是全血的液体成分,是由枸椽酸化血液无菌操作分离而得的一种胶体溶液,含水92%。在5.5~6.5C环境下可保存二年。本品用以防治出血性或创伤性休克。

右旋糖酐

右旋糖酐是由蔗糖发酵而得的脱水葡萄糖聚合物。部分溶于水,呈粘稠溶液,具右旋性。

作用与应用:

(1)补充血容量 右旋糖酐分子大,静脉输入后增加血液胶体渗透压,使组织中水分进入血管中。从而扩充血液容量。

(2)改善微循环,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渗透性利尿作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从肾脏排泄时,在肾小管中不被重吸收,增加了肾小管的渗透压,而发挥利尿作用,可用以消除水肿。

应用本品时,注射速度宜慢,剂量不可过大,否则会导致心力衰竭,甚至水肿。

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本章小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孰悉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并与肾上腺素作比较,找出其异同点,掌握止血药VK3、止血敏、安络血药理作用及特点,抗凝血药肝素及枸椽酸钠的抗凝作用及其机理,硫酸亚铁的吸收形式与影响因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1w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