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学师资训练》

更新时间:2023-04-09 15:1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主日学师资训练》

主日学师资训练

作者: 佚名发表时间: 2006-7-31 所属类型:老师教材

正文[ 分卷阅读]

第一课:主日学教育的定义第二课:主日学教育的根据第三课:主日学教育的历史

第四课:如何开展主日学(一)第五课:如何开展主日学(二)第六课:诗歌教学法第七课:金句教学法第八课:故事教学法第九课:故事教学法(二)

第十课:游戏教学法第十一课:提问教学法(一)第十二课:提问教学法(二)

第十三课:如何备课

正文

第一课:主日学教育的定义

(本章字数:3573 更新时间:2006-8-2 12:37:21)

教学目的:学习者透过本课中的学习能了解主日学教育的基本含义,了解其定义的发展及特性,对主日学教育有大概的认识。

教学指标:学习者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给主日学教育下一个定义

学习提示:透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习者了解主日学教育的定义及定义发展、特性。更好的确立主日学教育的本质性含义。

教学用具:

课文大纲:一、名词的商榷

二、定义的发展

三、特性的分析

四、主日学教育

课文内容:什么是基督教教育?什么是宗教教育?什么是基督教宗教教育?什么是主日学教育?不同的人听见这些名词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人立即想起主日学,有人会提及教会学校,有人会谈到学道班。那么,它们到底是什么呢?本章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一、名词的商榷

教育

宗教教育

基督教教育宗教教育(主要以宗教为目的的教育)

普通教育(教会学校)

神学教育(领袖训练)

非基督教教育犹太教教育

佛教教育

其他宗教之教育

非宗教教育普通教育

二、定义的发展

1、1847年,何瑞恩﹒布希纳(Horace Bushnell,1802-1876),称为"美国基督教教育运动之父"。他在《基督教培育》一书中说,"基督教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除知道自己是基督徒外,不知其他。"

2、1955年,夏维乐(Lewis J﹒Sherrill)说,"基督教教育是通常由教会成员为了改变与神、教会、他人、自然世界及自我之关系所作之尝

试。"

教学提议

课文导引:

请学生用芳邻讨论教育中有哪些种类?(思考2分钟)并且邀请1—3位的学生分享教育的种类。然后教师总结、分类并列出教育的图表。

请学生以小组的方式(4—5个人)来讨论什么是基督教教育?(思考3分钟)再邀请1—4组的学生来分享基督教教育的定义。教师总结及分析学生的定义,并列出基督教教育的定义的发展和比较定义的发展的不同性。

3、1862年,循道宗罗伦司﹒李特勒(Lawrence C﹒Little)提出,"基督教教育是教会藉以使人了解,接受并力行基督教信仰与生活之道的过程。"

4、1978年,桑内尔(A﹒Elwood Sanner):A预备学生在归正及整个成圣过程中接受福音的能力;B激励并引导他们像耶稣一样在基督的恩典和真理的知识上经验个人的成长;C协助他们在教会内外提供建设性服务。

三、特性的分析

1、教育的特性

A、基督教宗教教育遵循一般教育的原理原则:

教育是一种教与学的过程;

采用进步的教学方法;

研究现代学生心理学;

掌握现代教育的原理原则;

充分了解并利用现代教育的知识与理论、技巧与方法。

B、基督教宗教教育注重全人的发展:

不单注重知识传授,也注重态度与信仰的培养以及技能和行动训练;

不单力求学生心智发展,也力求学生身体、情绪、社交及灵性发展;

不单求学生认识自己,也协助学生与家庭、教会、社会、自然世界及上帝建立适当的关系。

2、宗教的特性

A、基督教宗教教育------基本目的是宗教的:

“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太28:18)

B、基督教宗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宗教的:圣经、基督教会、信徒生活

个人分享:

你认为基督教教育有哪些重要的因素组成?

A、请每位同学在自己的本子写

基督教教育所构成的因素

B、个别的同学上台写基督教教

育所构成的因素

C、教师要详细为学生分析各个不同的特性

教师提问基督教教育与教会有何关系?思考2-3分钟,再邀请1-4位不同年龄的学生来回答,教师总结并分析教会的特性。

3、教会的特性

A、基督教宗教教育的主要推动者是教会:

是教会整个事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会要大力推行宗教的权利与责任。

B、基督教宗教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全教会

结论:基督教宗教教育是为也完成基督所赋教育使命而在教会指导下传授基督教之知识和理想,培养基督徒之信仰与生活,及发展基督徒之见证与服务之教学过程。

四、主日学教育

正如当今中国教会中许多人误解神学一样,许多人也误解主日学。什么是主日学?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以为主日学就是“小子班”,主日学老师不过只有拿几个糖果哄骗小孩的本事,主日学所教的内容无非是简单的圣经故事,甚至有些教会领袖虽牧会数十年,但对主日学从来不闻不问。

我们认为:主日学是基督教在主日(主耶稣复活的日子)对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所有信徒进行宗教信仰教育的学校的简称。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关主日学的几个重要特点:

1、时间:主日,也就是主复活的日子,这也是主日学名称的来历。

2、地点:学校或固定的场所。

3、内容:信仰的内容。

4、对象:所有信徒。

5、范围:从小孩到老人。

6、性质:主日学乃是属于宗教教育的范畴。

教师点名1-3位已经作主日学教师的学生分享什么是主日学?然后教师诠释主日学的定义。

课堂温习:

学习者在课堂上每人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主日学的定义

(老师检查学生所写的)

总结:

以教师本身品格的重要性来激励学生立志做个有榜样的教师,以举手的方式来表示自已的立志。

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告诉我们: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有一位学者认为,教育是“有意识的影响人身心发展的活动”,它也是“是人格对人格的影响”。由此可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如果您的爱心、信心、言语、行为能在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话,孩子们的心就会向你打开。故此,我们当以基督化的人格去影响改变他人的人格,使那些有神形象的人能透过基督的生命不断发展、成长。这是因为我们的事工有圣灵的参与和进入,所以人的生命会更丰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么说,主日学教育乃是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主日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传授圣经知识、传道技能和培养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根据这个定义,主日学就涉及心理学、课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只有配合人身心发展的规例,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同时,主日学一定要有计划和目

的,不要有攀比的心理。我们的目的不是宣扬自己的名声,乃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教会所需要的人。

[ 置顶返回目录]

第二课:主日学教育的根据

(本章字数:4789 更新时间:2006-8-2 12:38:37)

教学目的:学习者了解主日学教育事工依据的圣经基础与重要指导

教学指标:学习者能说出几段关于主日学教育的圣经经文来论证主日学教育的重要

学习提示:学生在这课了解主日学事工的圣经依据,及神在教育方面的重视,并了解基督教

教育的圣经基础与重要指导

教学用具:

课文大纲:一、基督教教育的圣经基础

1. 神的属性

2. 耶稣的命令

3.其他参考经文

二、基督教教育的奠基

1、建立系统化的圣经教导

2、确立合乎圣经的教育哲学

3、发展健全的神学与神学教育

4、使教材朝著组织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5、推动并加强教会与基督化家庭的联系

6、督促信徒发挥影响社会的能力

7、促进教会和各属灵团体之间的有效配搭

8、全面推动信徒接受神学训练的意愿和行动

9、教导人寻得心灵真正的自由

10、评估各种教育活动的结果

教学建议

课文导引:教师请学生们从圣经中找出关于神的教导和关于儿童教导的经文。(时间5分钟)教师请1—5学生或者请找到有经文的学生来分享,教师列出学生找的经文并分析和列出课题。

课文内容: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功能乃在培育基督化的人格。基督化的人格需要透过基督的生命来发展并逐日茁壮。教育能产生改变的作用,人若得著基督的生命,即能经历由弛而来的改变。基督化的教育,不仅包含基督生命在信徒个体内之成长,亦包括‘学习’像它的生命。事实上,‘生命的成长’与‘学习’始终保持著二者合一的关系。学习促进‘成长’的质与量,成长则促进‘学习’的果效。

基督的生命经由圣灵的参与进入信徒的生命中,圣灵就是促使信徒生命成长的主动力量。学习的意义,由广义方面来说,乃是经验由基督而来的改造或行为的改变过程。经验之改造或行为的改变,一则出於厂重生之必然现象,二则也从学习上帝的话而获得。唯有上帝的话与基督的生命,能使基督化的教育发生真实、具体的意义和价值。

一、基督教教育的圣经基础1

1. 神的属性

A神是教育家

(a) 神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祂的教导,无人可比拟。(伯三十六22)

(b) 神的教导,是为了叫人得知识,神的管教,是为了叫人得平安。(诗九十四10-13)

请学生以小组的方式(4—5个人)来讨论神如何教导他的百姓?(时间3分钟)教师请每组派一位代表简单报告神如何教导他的百姓。教师再详细解说神的教导。

(c) 神是创造者,能人口才,教导人当说的话。(出四12,15)

(d) 神把律法赐给祂的子民,教导子民遵守祂的法度。(出二十四12)

B 神教导如父亲

(a) 神以为父的心教导祂的儿女,好叫他们顺服神的教导。(赛六十三16)

(b) 神对百姓的教导和保护,好像父亲对所爱的幼儿一样,充满了慈爱的眷顾。(何十一1-4)

(c) 对于不顺服的子民,神的心好像父亲一样,爱之深,责之切。(玛一6)

(d) 神对得信祂的人好像慈父疼爱子女一样,爱惜和怜悯他们,并没有按他们的过犯加以惩罚。(诗一0三13)

C 神教导如裁判者

神裁判的权能是基于三方面的神性:

(a) 神是绝对的公义的(诗九8, 九十六13, 九十八2,9)。

(b) 神对人生命奥秘是全知的(伯三十四21-28, 赛二十八17, 罗二16)。

(c) 神有无可抗拒的能力来赏善罚恶(诗十一5-7, 罗二1-16)。

因而我们要敬畏神,遵行祂的教导,按公义行事,好让我们得着神的赏赐,就是神同

在与恩典。

2. 耶稣的命令

A大使命:耶稣教导门徒,要透过「出去传道」、「施洗」和「教导」来使万民作主的门徒。(太二十八19-20)

B 使徒的教训与实践

使徒遵行主的大使命,广传福音,教导民万,把福音传遍,直到地极。可见遵守主的教导是何等的重要,如果没有听从主的教导,今天全世界的人仍在死亡过犯当中,没有指望。(徒二42, 五28, 四18, 五42, 十八25)

3.其他参考经文:

A律法中的命令:申4:9--10,6:1-2;6-7

B 智慧者的提醒:箴22:6,多1:6,

C 主耶稣的态度:路2:41-52,2:46,可10:13-16,太18:1-14,约6:1-9

D 使徒的吩咐弗6:1-4

教师详细分析耶稣的命令,并向学生呼召,请学生举手表示愿意回应耶稣的使命。

教师列出其他参考经文,请学生一起来阅读,教师简略分析其他经文。

请学生用芳邻的方式来讨论基督教教育奠基了什么基础?(时间4分钟)教师请学生以轮流补充式的方法来讲述基督教教育奠基的基础。教师总结学生的讲述,并照课本的内容讲述给学生听。

二、基督教教育的奠基

基督教教育事工之范畴可说是涵盖各层面的。它所要做的,包括了意义的和实质的两个层面。将基督教的真理传达给每位信徒和非信徒,这是基督教教育的内容,引导人经历崇拜的真实、

顺服上帝的旨意、过圣洁的生活,并服事众人。

1、建立系统化的圣经教导

圣经是基督徒信仰的权威,基督徒必须将上帝的话牢藏在心(诗篇一一九11,105),以之为生活实践的指引。倘若教会不能将上帝的话作完整和系统的教导,信徒对上帝的知识(包括它的本性、位格、计划、工作、旨意等),即可能落入‘瞎子摸象’的光景和‘断章取义’的危机中。事实上,残缺片断的属灵认知必无法使生命达到成熟的目标。系统化的圣经教导提供平信徒神学训练。

2、确立合乎圣经的教育哲学

基督教教育是传达上帝心意的工具和媒介,它担负著基督徒在学习圣经的过程中,正确领悟上帝的心意的使命,好成全信徒朝著成为‘完全人’的目标迈进(提摩太後书三16—17)。因此,上帝的话和它启示在圣经中的心意,就是基督教教育的全部内容。

3、发展健全的神学与神学教育

健全的神学内容是基督教教育在目标、课程和方法上的准则与归依,这是不可忽视的。4、使教材朝著组织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

教材是培育灵命和训练事奉(职前及在职)所不可或缺的教育工具,亦是基督教教育具体成全信徒发挥和运用恩赐的重要媒介。

5、推动并加强教会与基督化家庭的联系

具体的教育事工须设立督导系统,负责追踪教会和家庭教育的合作情况,以随时了解信徒属灵生命的状况、需要和评估教育内容的果效。

6、督促信徒发挥影响社会的能力

基督教教育能够在与人分享之中更突显其价值和意义。信徒影响社会可做的具体努力,就是积极参与社会各面的工作,以建立宣教和为主作见证的据点。教会有必要提供各式装备信徒的有形和无形的教材,具体地去成全这个影响。

7、促进教会和各属灵团体之间的有效配搭

不论是神学院或任何属灵团体,皆需配合教会一同训练各式的圣工人才。虽然整合运用各教会和属灵团体中之人力、物力的资源,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但这的确是全面基督教教育的任务之一。

8、全面推动信徒接受神学训练的意愿和行动

信徒藉著参与实际的神学课程,使自己对真理有完整的认识的这个观念,目前尚未被所有的基督徒所接受。成全信徒的教育使命,包括这项‘说服’的工作。

9、教导人寻得心灵真正的自由

基督教教育是圣灵的教育,圣灵也是改变生命的主导者。基督教教育担负著教导人脱离‘罪和死的律’的责任,使人在实践‘随从圣灵’与‘体贴圣灵’的经历中,获得上帝所赐真正的义与自由。

10、评估各种教育活动的结果

基督教教育是有目标的工作,而教会所有的活动(节目)都应当达到成全信徒在基督里‘长大成熟’的目标。因此,循环评估整个的教育过程,即是对教育目标之最佳体检。

在新约,教育是人所周知原始基督教的一面。无论在何处,那裏有基督教会的设立,必定有某种教育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参:L.J.Sherrill,1963,Chapter 5,*2).教导在耶稣生平和其传道工作中更占有显著的地位。有效的教导和灵命培育是宣教活动之後的重要补充及跟进(follow·up)工作。

因此,教会绝对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的基督教教育部门,并尽可能聘请专职人才来负责策划及推动教育的工作。基督教教育部门也得与其它部门(如:音乐、行政、牧养等),保持密切的联系,因为教育工作常在崇拜、宣道及牧养中实施。基督教教育也不得与圣经神学、系统

神学和历史神学等脱节,因为基督教教育若离开了它们,便迅速在历史的基督教传统上失去根基,而成了另外的东西(参:J.D.Smart原著,‘宗教教育原理的检

总结:教师引用提后2:2与学生简略地重温主日学教导的根据。提醒学生应对自己的教导有一个正确的回应,然后尽量发挥自己的恩赐来服事主耶稣。

讨’。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67年,第二章)。因此,基督教教育工作者和师资,还得具备圣经神学、系统神学和历史神学等各方面的充足知识,让基督教教育有根有基地执行于各时空之中。

1 引用自:潘老师编《基督教教育概论讲议》(香港:中华神学院,1998)。

[ 置顶返回目录]

第三课:主日学教育的历史

(本章字数:13237 更新时间:2006-8-2 12:39:59)

教学目的:学习者大概知道主日学教育的历史发展情况

教学指标:学习者在课堂上能将主日学教育历史的各个阶段相互配对

学习提示:学习本课,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主日学在不同时期里的发展。从历史看在现时主日学的契机与挑战

教学用具:

课文大纲:一、犹太教教育背景

二、古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三、中世纪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四、近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五、现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六、中国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课文内容:基督教的基督教教育,就像基督教本身一样,都是以耶稣基督为根基。耶稣曾嘱

托门徒用教育的方法将基督教的信仰和理念传给万人(太28﹕19—20)。耶稣的嘱托不独成了基督教教育的基本动力,也说明了基督教与教育关系之密切﹕基督教宣教事工的开始就是基督教教育事工的开始。

一、犹太教教育背景

基督教的教育与犹太教的教育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虽然教会历史家将使徒行传第二章所记圣灵降临节作为教会的开始,但在写教会历史时多会首先简述犹太教的历史。写基督教的基督教教育历史也是一样。基督教不独接受了犹太教的基本信仰、主要经典(旧约)和某些崇拜方式,也承继了不少犹太教的教育模式。

1、场所

A、家庭﹕犹太教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宗教。教导儿女学习律法就成了家长的主要职责。申命记6﹕4—9是上帝向每一个家长严肃的吩咐。在犹太教中有一个特别名称,即“示马(Shema),意即“你要听”(Hear Thou)。犹太人的男童从四岁起就得学习“妥拉”(Torah,意即神圣的教导,pine instruction)教学建议:

课前导引:

学员讨论什么是历史?

请1-2位学员站起来回答,教师讲解历史的重要性

提问:犹太人的孩子几岁开始接触圣经呢?请1-2位学员举手回答,教师讲解犹太教教育的背景。

B、圣殿:犹太人的圣殿,从所罗门建殿到耶路撒冷沦陷被毁时(公元70年),不独是崇拜中心,也是教导中心。耶稣童年时曾参加过这种讨论会(路2﹕41-46),以后自己更成了经常在圣殿中发表讲演的教师(约8﹕1—2﹔18﹕20)。

C、会堂:会堂相信是始于犹太人被掳去巴比伦的时代(主前六世纪)。是犹太人为了互相造就和勉励,更为了能继续崇拜和学习,常借安息日在一起聚首。以后发展成了“会堂”(Synagogue)。会堂一词的原意就是“聚集”(Assembly)或“聚会之所”(House of Assembly)。

D、学校﹕犹太人的学校大致可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或学院等三级。小学在当时称为“圣书所”(Beth Hassepher或House of the Book),因其主要目的在教授经文或成文的“妥拉”。

儿童在小学攻读三、四年后,就可升入中学’或“学习所”(Beth ammidrash,或The House of Study)。小学的课程主要是经文或成文妥拉。更高一层的学校可称为学院(Academy)。像后世的神学院一样,它是学者们从事高深研究之处,也是拉比们接受职业训练之所。

E、拉比﹕拉比是犹太人对宗教教师的尊称。耶稣就常被称为“拉比”(约1﹕49﹔6﹕25)。保罗的老师迦玛列是当日最受尊敬的拉比之一(徒22﹕3﹔5﹕34)。

F、专任教师﹕教师在犹太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甚至享有好些常人不能享有的特权。学生对教师必须绝对顺服。

3、学生

在圣殿和会堂里,施教对象主要是成人。祭司、先知、文士和拉比等也都基本上是成人教育工作者。但在家庭及学校中,受教者同是儿童和青年﹔学校只收男生,不收女生。然而她们可以在家中学习一般的宗教礼仪,也可在会堂接受一般宗教的教导。(赛8﹕3﹔结13﹕17﹔路2﹕36﹔徒21﹕9)。

4、内容

由于犹太教教育之主要目的在使人明由及接受神的启示,因此妥拉就成了主要的教学内容。所谓妥拉(Torah)不单包括成文的经文(Scripture),如律法、先知及成百的规条律例,也包括为数数不清的口传的传统(Oral traditions)。这些传统所着重的主要是行为操守及日常生活中面对的种种问题。

5、方式

犹太人所采教学方式主要有口授、背诵及实习三种。无论是成文妥拉或口传妥拉都以讲授为基本教法。学生必须背记成文妥拉中的613条律例,其中消极的365条(以“你不可”作开始),积极的248条(以“你必须”作开始)。学生也必须在圣殿、会堂、学校或家中亲身参与祭祀和各种宗教性的活动。

这种以妥拉为教学内容,以家庭、圣殿、会堂和学校为教学场所的教育对犹太教和基督教都提供了无比的贡献。

二、古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1、场所

古教会推行基督教教育的场所有家庭、学校和教会,但最重要的是教会,即信徒聚会之所在。古教会末期,曾出现“学道学校”(Catechetical School),这是提供高深研究基督教教义之所。教父克里门(Clement,155—220?)及俄利根等均曾主理过这些学校。

你认为用什么最好的方式对学生教导圣经?请学员芳龄讨论(大概5分钟)并自由分享

教师要详细地讲述古代教会的基督教教育。

2、教师

在古教会中担任教导的不独有最初的使徒(徒13﹕1)、先知(提后3﹕16)及稍后的教

父,也有特别的教师。事实上,在最初的教会中,教师与使徒及先知等同被视为神所设的圣职(林前12﹕28﹔弗4﹕11)。此外,父母也是教师之一。保罗曾一再提醒作父母的要负起教养儿女之责(西3﹕20—21﹔弗6﹕4)。

3、学生

古教会主要的教育对象是成人学道友,即愿意为了接受洗礼,加入教会而学习真道的人,其中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

4、内容

为了教导学道者,古教会曾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规定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有﹕旧约经文、基督教传统、信经、道德生活等。

5、方式

古教会教导学道友的方式常随着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及对象的不同而有差异。学道友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慕道、听道和学道。慕道友及听道友的教导方式都是非正式的,学道友则必须接受正式的学习。

三、中世纪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教会进入中世纪后,教会因忙于处理内部的纷争及穷于应付外来的冲突而无力照顾。在中世纪最初的二、三百年间,不独基督教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普通教育也乏善可陈。结果是不独一般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甚至很多神职人员也是不识字的文盲。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讲述中世基督教的教育。

到主后787年,皇帝大查理(Charles the Great或Charlemagne,742—814)颁令,要所有主教及修士大力推行教育,情况才开始有所改变。但一直到十一世纪之后,由于教皇属世权力之大增,也由于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冲激,西方教会和社会才逐步经验了知识的大醒觉。各种学校先后出现了,但教育的对象主要是神职人员及学者,而非一般平民。

1、场所

这时最重要的是修道学校、座堂学校及大学三者。修道学校(Monastic School)附设于修道院内,主要为修道士进修之所,古教会时代即已存在,但到中世纪才流行。座堂学校(Cathedral School)始于七世纪,主要目的在训练神职人员,设在主教座堂内,一般由主教监督。大学之出现则在十二世纪,一方面作为培养神职人员及神学家之处,另方面也作为学术研究之中心。

2、教师

在修道学校担任教师的是资深的修道士和学者们。曾任大查理教育大臣的名学者阿勒昆(Alcuin,804卒)退休后也曾在修道学校任教。在座堂学校任教的多为主教或神学家。

3、学生

起初的时侯,修道学校是专为修道士而设,座堂学校则专为神职人员。但以后教育的对象放宽了,两类学校中均设有内外两部,内部专训练修道士及神甫,外部则为无意从事圣工但有心研究神学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大学之设,最初在培养教授及专家,但以后也成了训练神职人员及神学家的中心。

4、内容

由于中世纪基督教教育之主要目的在培养宗教之领导人才,故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圣经、神学、教会史、教父等之研究。此外,修道学校特别注意修道生活及灵性生活之培养﹔座堂学校则注意教会法规及教会礼仪之学习。

5、方式

各类学校所采的教学方式各有不同。在修道学校,学生必须学习度敬虔、刻苦、与世无争的生活﹔必须勤读并抄写经文。座堂学校注重在职训练,即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至于在大学获得神学学士学位的学生,虽然己取得在大学教书的资格,但必须再经多年的学习和教学,才有获取神学博士学位的希望。

四、近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改教运动不独为西方世界带来了新的面目,为基督教会开启了新的纪元,也给基督教的基督教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冲激。

在短短四百年。虽然本时期基督教教育的发展像整个教会的发展一样错综复杂,但可以透过现代基督教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两项运动说明了近代教会基督教教育之梗概。这两项运动即改教运动和主日学运动。

1、改教运动是现代基督教教育之先锋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在德国威登堡(Wittenberg)教堂门首张贴了一份包括九十五条条文的文告,批评当日教皇售卖赎罪票之错误及教会流行的一些弊端。这一行动,史称改教运动之起点。

改教运动对现代基督教教育影响之大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无论对教学的场所与方式、教育的理想与内容、以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范围,改教运动都提供了新的看法和行动。

A、改教运动为现代基督教教育奠定了根基﹕马丁路德曾为改教运动提出三个基本原则,即圣经为信仰与生活的最高准则﹔人称义是因相信基督﹔所有信徒都有祭司职份。这三个原则无疑为今日的基督教教育分别提供了圣经的、神学的和教育的根基。

B、改教运动为现代基督教教育铺平了道路﹕马丁路德和其他改教家的好些主张和作法也直接影响了今日基督教教育的发展。有圣经之翻译、圣经之宣讲、浅近学道材料之编印、家庭教育之加强、教会学校之普及、全人教育观念之形成。

2、主日学运动是现代宗教教育之主力

A、是由平信徒发动,教牧支持的基督教教育﹕1780年瑞克斯在英国格洛斯特(Gloucester)设主日学之举被公认为主日学运动之开始。瑞克斯特别关心当日流行的童工制度所引起的种种问题。目不识丁的童工在工作之余,特别是主日,因无所事事而在街头流荡,容易

提问:谁是改教的先锋?在什么地方改教?在什么时候改教?什么原因导致改教?请1-3位学员站起来回答问题。

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经典的教义真理?请1-2位学员回答。

主日学最早在什么时候开始?由谁创办的?请集体学员回答

成为魔鬼的猎物。他认为要改造社会,必须从教育儿童着手。1780年,他在格洛斯特城设立了第一间主日学,免费招收6一12岁男女儿童,每主日上课。除了教授圣经及教理之外,也注重训练阅读和写作。他坚持儿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和基本的良好礼貌。1783年,瑞克斯在他主编的杂志上发表了他三年来的经验,竟引起了如火如荼的热烈反应。

B、是发展最快,分布最广的基督教教育﹕主日学很快受到了英国及欧洲各国教会的欢迎。到1786年,英国全国的主日学学生竟多达200,000人。1803年,由于主日学发展迅速而设立了伦敦主日学联会(London Sunday School Union)。1880年主日学百周年纪念时,英国有主日学学生6,060,667人,教师674,704人。

1785年,即瑞克斯公布其经验后二年,主日学传到了美国。其在美国发展之速,一如英国。1791年,美国第一个跨教派主日学联合组织--------费城主日学协会成立。

1824年,美国主日学联会(American Sunday School Union)也成立了。

请学员设想6年后,如果你在主日学的事工将发展到多少主日学的学生?请1-4位学员分享自已6年后的心愿。然后教师再讲出英国的主日学学生的数目。

教师向学员讲述慕迪办主日学的经历。

1922年,主日学机构国际宗教教育协会成立,后来并入美国全国基督教协进会。二战以后,主日学在福音派的教会中又引起大家的兴趣。随着宣教事工之推广,主日学也介绍到了第三世界。1803年印度即开设了第一间主日学。在基督教更正教派(Protestant或译复原教派)宣教师来到中国后,主日学也进入了中国。由于宣教师常以主日学为宣教的第一个通道,故此事实上那里有宣教工作,那里就有主日学。

C、是课程最有系统,教材最完备的基督教教育﹕主日学最先采用的宗教教材是圣经和各宗派的教理教导,但教理材料对儿童往往太深﹔圣经材料又缺乏系统。因此在主日学开展的初期,不同教会就纷纷开始编印简单的课程教材或教学指南之类的材料。为了顾及不同年龄学生的能力、与趣和需要,不少主日学工作者均建议出版按年龄或年级编写的教材。于1908年由国际主日学协会(International Sunday School Association)开始出版的分级教材(Graded lessons)。

D、是引领儿童归主,争取平信徒服务教会最有效的基督教教育﹕在主日学介绍到第三世界后,它不单是儿童的教育机构,也成了儿童的布道机构。教会不独藉主日学吸引儿童归主,也藉已归主的儿童进入儿童的家庭。很多教会,包括很多华人教会就这样开始了,增长了。

五、现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现代教会之基督教教育虽然在某些方面只是上一时期的延续,但在不少事上却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

1、目标方面

在犹太教时期,教育之基本目的在使人明白“妥拉”或神的旨意。在古教会时期,基督教教育之主要任务在教导学道友明白基督教的基本要道。中世纪教会所关心的,主要是宗教领袖之训练。近代教会所特别努力的,是信徒的培育。

1950年代各宗派发展新的课程教材时,确定基督教教育目标即成了各宗派基督教教育家之首要任务。有的教会强调基督教教育应以促进人与神、圣经、教会、社会、自然世界及自我的关系为目标﹔有的教育学家则强调基督教教育应以发展人的知识、信仰(或态度)及生活(或行动)为目的。

2、内容方面

米勒(Randolph Crump Miller,1910—)在1950年写了(基督教教育之线索)(The Clue to Christian Education)—书。他认为课程的中心是上帝与学生间的一种双层关系。课程应以上帝为中心和经验为中心。神学必须在课程之前。米勒解释,“神学即有关神与人关系的真理。”他强调改进基督教教育之线索在“重新发现一种能填补内容与方法之间的鸿沟的课程。”这种对神学之重视对五十年代以后主日学教材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启示作用。基督教教育教材的范围推广了,除圣经以外,教会的历史及伟人、教会的遗产和工作、信徒的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信徒的服务和见证等等,都在教材中受到了应有的注意。

3、方法方面

随基督教教育的进步,教学方法也改进了。崇拜、教学、团契、服务和见证等成为今日基督教教育的五种主要活动,也是推行基督教教育的五种基本方法。

4、对象方面

教学对象的大大推广是今日基督教教育的特点之一。教会基督教教育的对象,不只是信徒,也有非信徒。因为对这些教会来说,基督教教育,特别是主日学,仍是有力的布道工具。

5、领袖方面

在主日学担任教师的几乎全是平信徒。由于绝大多数主日学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教学训练,教学的不够理想是可理解的。为了提高教学水准,出现了独立的基督教教育学院或宗教教师师范学院。今日华人教会及很多其他亚非拉各洲教会,也不时举办主日学教师训练活动。6、场所方面

在主日为全教会信徒开设了主日学﹔利用周日、周末及假期举办查经班、领袖训练班、教育性讲座及夏令营等等活动。堂会成了基督教教育的中心。

六、中国教会之基督教教育

华人教会基督教教育之发展可分为下列七个时期。

1、萌芽时期:1910年以前

1848年3月5日美以美会教士柯林斯(J. O. Collins)在福州创办主日学。主日学在华发展甚速,到十九世纪末,估计八分之一的教会已有了主日学。1877年,马理逊来华七十周年时,中国教会已有数十种供慕道友学道用之栽培书出版。由于主日学的迅速增长,1907年中国宣教师百周年大会中通过设立,包括二十一位宣教师之主日学委员会,负责推动全国之主日学工作。该主日学委员会于1909年出版《国际主日学课程》,其中包括教师季本(分白话及文言两种版本)、附有插图之学生活页单张、全年金句本、彩色奖励卡等等。主日学工作在各教会大力推动下,发展迅速。1910年4月2日,主日学委员会在上海举办主日学学生大会,参加者多达1,200人。据估计,至1910年底止,全国已有主日学1,832所,学生73,000人。

中国最早的主日学是在哪年?由谁创办?请1位学员回答

教师寻问学员在2010年的时候,你们的教会拿什么面对历史?

2、初创时期:1911-1930年

从1911年,中国主日学合会在都博士领导及英国主日学合会资助下,全力推动中国教会之主日学工作。在以后廿年间,该会在教材出版及教师训练上为中国教会提供了不少贡献。

A、教材出版:1911年以后,出版了国际主日学课程中之“统一课程”(Uniform Lessons),也开始出版“分级课程”(Graded Lessons)。此外,主日学合会也出版了一些教育性的期刊。其中有给儿童阅读的《福幼》月刊;另有供青年阅读的《青年之友》月刊;还有为查经用之《查经一助》季刊等。为了配合主日学工作之发展,中国主日学合会于1918年与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合作,组织注音促进委员会,教导不识字的人阅读附有注音符号的圣经。该委员会的主要目的在使每一中国人都有阅读圣经的机会。

B、教师训练﹕为了提高教师质素,中国主日学合会曾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举办好些训练教师的活动。1915年,该合会曾计划举办主日学教师暑期学校,为期八周,讲授宗教教学法、怎样办主日学等科目﹔参加者有各省各宗派的代表。为了配合教师训练,中国主日学合会从开始起即使用、介绍并出版一些供教师使用的参考书。1911年,该合会曾使用浸信会出版社之主日学师范课、主日学要纲、及华西圣教书会之训蒙要诀等书。1911-30年乃中国基督教教育之初创时期。在中国主日学合会领导下,中国教会之主日学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930年,主日学学生数目已多达259,339人,而估计使用该合会出版之“统一课程”者也多达200,000人。

3、发展时期:1931-1937年

1931年7月,在上海圣约翰大学举行的全国宗教教育会议,议决组织中华基督教教育促进会。为了统一全国基督教教育事工,该会遂同时负起两个重大的责任,即作为全国基督教协

进会下之基督教教育委员会,及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下之基督教教育协会。1932年起该会又负起作为普世主日学联会中国分会之责。该促进会最初之主要任务有二:

A、课程发展﹕为了发展能适合全教会基督教教育需要之课程教材,该促进会组织了十二个课程教材小组,分别负责设计、编写及出版基督教教育工作之材料。如主日学组、假期儿童圣经班组、父母教育组及农村青年及成人组等。中华基督教教育促进会较偏重基督教教育之教育性,故编写之材料多以生活为中心,强调基督徒生活之实践。

B、领袖训练﹕为了发展全面的、本色的基督教教育,中国教会需要大批的基督教教育人才。1935年夏,中华基督教教育促进会在江西牯岭举办基督教教育会议,由世界知名基督教教育家韦格尔(Luther Weigle,1880—1976)博士担任讲员。参加的有全国各地教会领袖、基督教教育及基督教教育和神学教育工作者数百人。韦氏强调中国教会必须迅速培训男女平信徒,以义工身分分担教会各项圣工,特别是基督教教育工作。韦氏的意见引起了各教会和机构之热烈反应。内地会、循道宗、圣公宗、信义宗及中华基督教会等均先后在不同地方举办不同形式的义工训练活动。包括了训练学校、短期训练班、函授课程和带职训练等。

在这七年中,中国教会在基督教教育事工上开始走向全面化、教育化及本色化的道路。基督教教育不只是办主日学,而是为老少男女提供有系统的培育。

4、战乱时期﹕1937—1949年

本时期包括了两次的大战,一为中日战争(1937—1945),—为国共战争(1945—1949)。中国教会在这两次战火摧残下,元气大伤,所有工作,包括基督教教育工作,均遭受莫大打击。在整个抗战时期,大后方教会所需要的主日学教材主要由已迁重庆的中国主日学合会供应。据估计,百分之七十的教会在抗

战时期使用该会出版的教材。1945抗战结束,基督教学校及机构纷纷复员。广学会、主日学合会及其他宗教出版社迁回原址,恢复工作,主日学教材一类材料又获得供应。有些教会和学校为了应付本身特殊的需要,曾先后出版或计划出版基督教教育课程教材。1937—49年时期,由于差会人力物力支持的减少,中国教会在基督教教育工作上学习了不少走上本色化道路的功课﹔另方面,由于青年工作之门大开,不少知识青年在这时期皈依基督或献身事主,大大提高了信徒及传道人的质素。

5、转移时期﹕1950—1959年

1949后,中国大陆教会的所有的工作,包括基督教教育工作所受的限制越来越多。主日学课程一类宗教教材之出版部渐渐减少甚至停止了。主日学工作及青年工作也无法继续进行。在1950年前后,不少宣教师、中国信徒和教会工作者离开中国前往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某些原设大陆的神学院、出版社及其他教会机构则先后在香港及台湾复课或复业,为海外华人教会新的需要提供服务。

1950—60年是海外华人教会增长最迅速的时期。香港和台湾信徒人数每年的增长率竟高达13%。为了应付这种新的局面,港台甚至东南亚各地都开办了不少新的神学院和圣经学院。一些教会为了应付需要,甚至自己编印主日学教材。

6、停顿和海外发展时期﹕1960—1980年

在中国大陆,自从1961年7月《天风》对儿童主日学进行批判以后,主日学事工几乎在中国大陆停顿了20年。但是,进入1960年代后,中国人的教会(华人)在海外却发展起来。而基督教教育在这方面表现得最积极的是主日学课程教材的出版。所有翻译的教材都经过了或多或少的修改,以适合华人教会的儿童使用。例如1960年台湾之中国主日学协会根据国际主日学课程的大纲编写了一套高度本色化的教材,名为《道光教材》。这套由宣教师及华人信徒合作编写的统一制教材(Uniform Lessons)销路甚广,对以后本色教材的编写具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但华人教会第一套由自己编写的主日学教材却是1961年由香港信义宗联合出版部(现名道声出版社)出版的《佳音教材》。该教材是团体分级制(Group-graded)儿童

教材,包括初童、中童及高童等三级。1968年,东南亚的七个华人信义宗教会在香港组织东南亚信义宗基督教教育委员会,计划出版特别适合该宗教会使用的各种基督教教育教材,名为《新生命教材》,其中包括主日学、中小学宗教课及学道班之教材、以及圣乐材料和培灵读物等。于1973年又出版了《新生命青年教材》,可供中学六年使用。该教材以生活为中心,取材丰富,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在这段时期,华人教会的出版社也出版了—些中文基督教教育材料,如幼稚园及中小学的宗教教材、假期圣经班教材等等。另1972年起由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福幼幼稚园教材》等。其他出版社,例如浸信会出版社、香港万国儿童布道团也陆续出版不同品种的主日学教材。1970年代,所有海外华人教会均在基督教教育工作上有良好表现。不少教会设立了青年及成人主日学。在这一段时期,担任基督教教育工作的人,除了像英语查经班等极少数例外以外,都是华人教会的同工和信徒。为了训练人才,很多教会和基督教教育机构均举办教员训练班或基督教教育人员讲习班一类的活动。不少神学院也开设基督教教育科系,培养基督教教育的专业人才。

7、挑战时期﹕1981年以后

1979年9月起中国大陆行开放政策,一些官方批准的教会得之重开,这给华人教会的基督教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这种新的希望,加上自1984年起香港因一九九七问题明朗化而进入新的局面,使整个华人教会在基督教教育事工上面对不少新的挑战。

总结:主日学有着悠久、美好的历史,也有着艰难、严峻的挑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主日学的事工要在全国要被建立起来。教会复兴就在你的挑战中。

在80和90年代,海外华人教会的主日学可以说在各地大力发展,赢得许多教会附近的小孩子到来上主日学。许多非信徒的父母亲也接纳主日学校并让自己的孩子到教会去上主日学。教会也借着主日学向这些孩子的父母亲传福音。

在中国大陆,一些地区的教会,不管是官方的“三自教会”或是家庭教会也开办主日学。在80年代底和90年代初,温州一带的教会大力发展主日学。特别把《道光》和《福光》的教材编印使用。这些教材后来散布由中国各省去。有非正统的统计,只是在温州一带,每个星期天的儿童主日学生高达五万多人。这段时期,海外的一些主日学老师也陆续进入中国,培训了许多主日学老师。

历史是实在是神的故事,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晓他的作为。这一章的目的是要借着基督教教育历史,让我们对整个发展有认识,使历史成为一个基础或地基,让我们瞻望未来。

[ 置顶返回目录]

第四课:如何开展主日学(一)

(本章字数:5405 更新时间:2006-8-2 12:51:41)

教学目的:学习者透过这课的学习能了解如何开展主日学的过程原则

教学指标:学习者在课堂上用一段话写出开展主日学的过程

学习提示:本课的重点在于学习初步建立主日学的技巧,为今后建立健全的管理打下基础,同时洞悉主日学事工的深刻意义,坚守主日学异象。

教学用具:

课文大纲:一、如何传递主日学异象

二、如何招募、训练师资

三、如何布置教室

四、如何吸引学生来聚会

五、如何分班

六、如何安排课时

七、主日学校管理架构

课文内容:在主日学的开展过程中,要有一位委身在主日学工作的专职人员,并给予主日学事工属灵的权柄,能自由地、专一地为领导及策划主日学事工而努力。如果没有能力聘请负责人。负责人除需要教会代祷、支持外,还要有更多爱主而具各样恩赐的人来彼此配搭,使圣工更臻完美。这是神给予兄姊们各种恩赐的最终目的呢!主日学负责人要以积极的态度,领导整个事工的策划,并且有条不紊地处理。他要备有一个行事历,仔细安排工作及分配时间。例如:主日学月的工作应怎样推动?甚麽时候开退修会?预备教职员的资料、教材等等;先确立大目标,内容细则可容後再定。一个行政人员的要求低,主日学水准就相应降低;相反,要求高,水准就提高。行政人员的灵性好,整个主日学就会好。选贤学能,寻找、训练人才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发掘更多对主日学有负担,与我们有同一异象的接捧人,彼此努力。然后才是对主日学进行初步的管理。

一、如何传递主日学异象

目前在中国儿童教导事工中,教会领袖缺乏异象。大多数人认为,教导儿童并不重要,应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成人身上。

所罗门说:没有异象,民就放肆。这异象也做默示。我们可以理解为神给人的大方向大目标。异象是神通过圣经或传道人或某件事给我们的。比如雷克斯创办主日学。教学建议

课文引言:

请学生彼此之间分享生活中或是生命中最喜乐的事情或是重要的事情?(时间2分钟)然后教师请1—3位学生如何分享与别人自己的事情。

请学生芳邻讨论的方式说出在教会中应该找哪些人来传递主日学的异象?(时间3分钟)然后教师请1—2位学生来分享讨论的结果。

1、有了主日学的异象,应当与人沟通,使人与你同心。跟牧师交谈:求神预备他们的心,免得他们说太忙或没资金。

2、与家长交谈:说明教导圣经的重要性。

3、与有负担的人交谈:一起祷告,成为团队。

4、带领同工去参观别人的教会:互相的观摩,建立团契。

二、如何招募、训练师资

1、全民皆兵:务使教会里的每一分子,若不是当主日学教员,就是做主日学学生。每一个主日学学生都应该装备自己在若干年後能当主日学教师。以上这两个观念若存在於主日学校里,相信日主日学老师肯定充足,师资的属灵质素自然提高,而学习神话语的风气也必定广泛。

2、选贤与能:教会牧师、主日学校长及主日学老师都要有敏锐而属灵的眼光,知人善用。他们应该经常在祈祷会、主日学、团契、修会、夏令会等场合中,睁大属灵的眼睛,藉著交通、观察、同工的推荐,以及在个人祷告中,发掘一些真正有负担的主日学教员。

3、师资的条件:宗教家司润(Edward Thrins )曾说:「教学是两个活著的生命相互的交往。因著生命相互的影响,教师本身的质素成了教学非常重要的条件,因为教师的生命,就是他教学的生命。」参加主日学师资班是晋身成为主日学教师的必经之途。因此,师资班的入学尺度实在要仔细厘订。可定下报名资格:真正重生得救,真正爱人灵魂,有教导神话语的负担,可报名参加。教会牧师、主日学校长应个别约见申请者,作为对未来主日学教师之入门鼓励和进行最後确定

4、师资训练班的举办

时间安排:

a)、集中训练班:为期三到五天。

b)、分期训练班:为期九个月,每周一个半小时。时间可按教会方便而定,其好处是任职多年的教员也可重修,准教师可一面进修一面实习。另一个时间是与主日学同时举行;这个时间的好处是方便管理,可是,除非主日学有足够的师资,不然在职的教师便不能接受训练,而准教师要采用上课时间来实习。

训练内容:师资训练班至少需要三方面的训练内容:

a).对圣经全面的教导和应用。

b).了解学生特徵及身、心、灵的需要。

c).认识并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三、如何布置教室

班级名字的确定:对班级的名字可按一般主日学的用法,也可用一些较有意义的名字,如用圣灵的果子的九种名称或小学的称为提摩太级、中学称为但以理级

将学生4—5个人分组讨论,假如你是主日学的校长会如何招募教师?(时间4分钟)然后教师请每组的代表发言。

请1—4位学生站起来分享现在自己教室的布置情况。教师总结并讲解。

2、教室环境的布置:提供学习者有合宜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注意教室的光线、清洁、对幼年级的学生要在教室画一些儿童的画,当然对大一点的学生也可布置一些有艺术性的基督教名画或一些经文金句,还可以养一些花草。尽量让学生对班级有家的感觉。

四、如何吸引学生来聚会

1、看望:与学生有联系与沟通

2、晚会:举办一些能让他们溶入团体的聚会

3、教学:教师的教学会是最直接吸引学生来的内容

五、如何分班

1、混合班: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同一个班级,老师采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上课。

2、分班:

提问:如果你的学生不来主日学,你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请学生轮流发言。

级别年龄学校级别

摇篮级:0-2 岁

幼稚级:2-3 岁

启蒙级:4-5 岁

初小级:6-8 岁小学一年至二年

中小级:8-10 岁小学三年至四

高小级:11-12 岁小学五年至六年

初中级:13-15 岁初中一年至三年

高中级:16-18 岁高中一年至三年

大专级:19-24 岁

成人级:25岁以上

老人级:60岁以上

六、如何安排课时

a、半日:8:30-11:10或1:30-3:50

b、全日:8:30-3:50

C、晚间:7:00-9:00

七、主日学校管理架构

当谈主日学的组织时,我们须要对组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位宗教教育家说:「组织不是主日学的能源,真正的能源是来自基督的同在和圣灵的工作。组织在天父的手中不过是器皿,为要完成教会传福音和教导的大使命,信徒具有这个观念,才是主日学的福气。」主日学的组织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完成神的工作。下文,我们会讨论主日学的组织结构,一般而言,主日学的结构可分大型教会和小型教会,小型教会是指一百人以下的教会,而大型教会是一百人以上的教会。

行政管理中有效的组织必须职责分明,关系确定。

在大型的教会,主日学校长带领几班教职员,若另设副校长和文书协助工作则较理想。

组织结构图只供参考,各教会可按不同的需要自行编制,只需记住在组织上要以小组为单位的准则。

总结:一个好的主日学一定要用一个好的组织,激励学生要向健全的组织方向去发展,来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1b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