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策体系_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五

更新时间:2023-08-25 05:1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1年第3期(总第122期)民族问题研究

民族政策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五

金炳镐,何山河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looosl)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

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订了一系列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

关键词:民族政策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体现中图分类号:I)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1)03-0001-06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民族理论,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使中国各民族获得解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各民族得到发展,走上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最显著特点,是

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和民族问题实

个方面: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这是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的根本点在民族政策体系中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

民族平等是基本前提(基石),也是我国民族

政策的根本原则;民族团结是基本手段(主线)。也是我国民族政策的总原则;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民族发展繁荣是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宗旨(目标),也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民族平等: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石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的重要原则之一。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即宣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各民族自治与自决权,从各

际结合起来,以中国特色理论,以中国方式认识和解决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族政策有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体系,最核心的有四

收稿日期:2011一04一10

基金项目: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度重大项目立项课题(07JJcD85∞】O)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课

题(09BM7_D27)研究成果;中央民族大学“211工程”兰期民族理论与政策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三期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与政策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金炳镐,男(朝鲜族),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基地主任,马列主义学院教授、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主要从事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研究;何山河(1986一),男,云南大理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方面帮助少数民族的解放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时,在第一个纲领中明确规定“不分性别,不分民族,均可接受为党员”[113。在党的组织问题上明确表明了民族平等原则。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指出:“只有打倒资本帝国主义以后,才能实现平等和自决”【l】培。<宣言》把消除资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作为民族平等的首要前提。

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解放苗瑶决议案》的第六条提出:“请政府颁布解放苗瑶的明令,使其与汉人政治经济一律平等¨”兜。这个决议案从农民组织、土地权、民族教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规定了民族平等的政策,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在少数民族中的具体运用。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等重要法律和回、藏、苗、黎和在中国的台湾、高丽、安南人等)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华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1949年9月,l: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2

万方数据

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脚。<共同纲领》中的民族平等政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政策主要内容的总结、概括和发

展。

1954年《宪法》‘2】71和1982年《宪法》‘3瑚都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

族一律平等。

因此,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民族政策的核心,其他民族政策都是体现民族平等原则的,也是为了实现民族平等原则的,也就是说民族平等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石。中国共产党建立90年来,特别是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党的民族平等政策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我党民族政策的总政策之一,成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

二、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主线

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的重要原则之一。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尊重边疆人民的自主,促成蒙古、西藏、回疆三自治邦,再联合成为中华联邦共和国,才是真正民主主义的统一”[1]17。这里提出了民族团结联合建国问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决议案》等重要法律和文件明确地强调了民族团结。《:决议案》强调:“消灭一切民族间的仇视与成见州I】170。这次会议作出的有关民族问题的决议和法律性文件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完整、具体、明确地

阐述了民族团结政策。

1934年1月,毛泽东提出:“争取一切被压迫

的少数民族环绕于苏维埃的周围,增加反帝国主

出发点。……推翻了这个民族剥削制度,民族的自由联合就代替民族的压迫。竹【lJ210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政圆、藏、苗、瑶、夷、番等)为统一的力量,共同抗日

图存”…锚。

大会通过了l: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关文件,详细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政策,明确地强调了民族平等。《决议案》郑重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没有民族界限的国家,是在消灭一切民族间的仇视与成见;为达到这一目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一切法令,如象土地法,劳动法,选举法等,绝对应用于共和国的一切劳苦群众,丝毫没有民族的界限”川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将民族平等政策落实到公民的权利之中,规定:“在苏维埃政权领域内的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和他们的家属,不分男女种族(汉、满、蒙、宗教,在苏维埃法律前一律平等,皆为苏维埃共和国的公民州6J嫩。这次会议作出的有关民族问题的决议和法律性文件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比较完整、具体、明确地阐述了民族平等政策。

苏维埃中央政府联合发出《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其中强调:“实行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11"。

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

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研5。

义与反国民党的革命力量,是苏维埃民族政策的治决议案》中提出:“团结中华各民族(汉、满、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团结互助”,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

为。”【I]I渤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中

央领导集体在民族工作中,以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为基础,以中国各民族团结为行动IZl号,以搞好民族团结为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为目标,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政策在民族政策中的主

线。

1949年11月14日,毛泽东给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州.】419。1950年6月,毛泽东为中央访问团到少数民族地区访问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副1950年7月

21日,邓小平在欢迎赴西南地区的中央民族访问

团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我们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搞好团结”[6J。1951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天起,中国各民族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吡¨

1954年<宪法》强调,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

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呤J。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来共同努力建设伟大的社会

主义祖国。叭副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l,1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阐明了在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思想;强调搞好民族团结是搞好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民族团结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三项重大问题(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之一;提出汉族与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两个离不开”),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民族团结政策在民族政策体系中

万方数据

主线的突出地位和功能。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指出:“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加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首先要加

强全党的团结,特别是要加强党的领导核心的团仕”Oo]

钥o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和这次大会修改的党章,明确指出了“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njl7s。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平等、团结、互助。

1982年<宪法》强调,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

行为‘3瑚。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进人20世纪90年代的新形势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民族关系上“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民族团结的理论,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把民族团结政策在民族政策体系中的主线地位提高到新的高度。

1989年9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增强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

共同繁荣的方针。”tnl43s

1992年1月,江泽民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民族团结是20世纪90年代民族

工作的五项主要任务之一112]257,并指出“历史发

展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

1999年9月,江泽民谈到从现在起到2010年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时,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

领。”113]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民族团结(奋斗)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两大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

之一,作为我国民族工作两大根本任务(民族团

结、共同进步)之一;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把民族团结作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保证。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民族团结政策作为我国民族政策主线的显赫地位和重要功能。

2003年3月,胡锦涛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就是我们新世纪新阶段民

族工作的主题。叭“1

在2005年5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

胡锦涛强调:“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党

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过去、现在、将来都是我们能够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不断胜利前进的重要

保证”。“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

我们必须进一步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增

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

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151。这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对民族团结政策主线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纵观中国共产党90年来民族政策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民族团结政策主线

思想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中国各民族大团

结的根基是牢固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基本政策和根本制度。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可以“建立自己

的自治区域"【lJ№。这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也提出少数民族可

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之内成立自治区”…1舭"口。这里包含了“在统一国家之内实行

民族区域的自治”的含义。

抗日战争时期,可以说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形成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中国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并在这一前提下,建立各少数民族的自治区,行使自治权。1938年lO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允许蒙、回、藏、苗、瑶、夷、

万方数据

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州1】弼。这里中国共产党明确了中国各民族要建立统一的政府,自己管理自己内部

事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日

臻成熟。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求改善国内少数民族的待

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有民族自治的权利"【lJ凇。这

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统一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

廨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内蒙古的实际开始付诸于实践。1945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给晋察冀中央局的指示》中指

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自治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由民族自决和民族自

的过渡,是我党在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上的里程碑。

1949年9月,《: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了中国共

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最终确定。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1952年2月,正式颁布实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明治”…嘲一嘟。1947年5月1日,正式成立内蒙古

治的原则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原则。《共同纲领》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规模、民族自治机关的性质、

地位和职权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

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

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l】1搠。至此,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作为解决中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比较全面具体的规定。它的出台,从法律的角度为进一步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保障,对于正确推行民族区域自治起了重要作用。

确规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性质和在国家中的

地位,确定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这部宪法中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规定,具有十分重

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民

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和重要政治制度写入国家的正式宪法之中,标志着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向完备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1980年。邓小平针对过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要使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82年颁布的宪法,不仅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一些重要原则。而且还在总结三十多年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形势的发展变化,发展了民族自治政策。

1984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国家的基本法之一,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二步完善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建设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的论

断‘12]2a9。

1991年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通知从11个方面对进一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

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提出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是对民族区域自治理论

的重大发展。

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重要报告中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条基本经验不容置疑,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容动摇,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一大政治优势不容削弱”[14]us。这一讲话提出的“三个不容”,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对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制度、形式的充分肯定,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坚持和完善的坚定信念。

总之。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出的正确道路。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实践,确立了民族区域自

治在我国民族问题解决中的根本制度地位①。

四、民族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

本宗旨

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

万方数据

根本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实践中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对少数民族采取经济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利益和生存权利,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经济上一律平等的政策。1924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解放苗瑶决议案》提出:“严禁汉族侵占苗瑶土地州l】霓01926年11月提出:“尊重蒙、回少数民族的利益州1Ⅲ一。但这一时期对少数民族的经济政策

比较原则。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制定了一些针对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纲领和政策。1930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指出,对少数民族“要努力帮助他们发展经济的生产力,造成进到苏维埃的以至于社会主义的文明的物质基础”[I]IB-I“。1931年11月,在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境内少数民族问题的决议案》指出:“委托中央临时政府特别注意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少数民族共和国或自治区域内的生产力的发展”[I]171。这一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回民的经济问题、内蒙古的经济发展、苗瑶民族经济的发展、西南藏彝及川滇黔边区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问题,都有相应的文件规定…懈。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注重推翻封建剥削制度,改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发展少数民族经济。1940年4月和7月,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回回民族问题、蒙古民族问题的提纲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抗战时期我党的民族经济纲领和政策,其主要内容是:拨款救济农村、牧区、抚恤流亡;废除苛捐杂税、派捐派款及无偿劳役;颁布减租减息及取缔奸商垄断的法令;扶助和发展回族、蒙古族农业、牧业、手工业生产,举办实利群众的生产消费合作社及信用贷款等。此外,我党还重视边区内各少数

①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年底。全国共有85个民族自治地

方,其中自治区两个(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州30个、自治县53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又新建立了2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3个自治区.2个自治州和20个自治县。从1979年至1988年底.陆续新建了53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效民族总数的76%。到目前,全国共有包括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在内的155个民族自治地方。

民族的经济发展,提出:边区内所有各民族在经济上一律享有平等自由权利【lM一。

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我党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进行土地改革、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政策。在华东、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我党针对这一地区回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土地改革及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在甘、青藏族地区。我们党提出“实行贸易自由,帮助组织消费合作社,进行等价交换,取消土司的垄断”【1】1粥。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为扶持地方政府尽快恢复经济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提高生活水平。除了政治制度和政权建设的特殊规定外,也相应采取了特殊的经济政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民族经济政策:“休养生息”的农牧业政策、“统收统支”的财政政策、“重点倾斜”的生产力布局政策、“机动灵活”的边贸政策、“赔钱补贴”的民族贸易政策、“抢救保护”的民族用品生产政策等,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得到恢复

与发展。

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经济秩序稳定,经济实力增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趋完善,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更为规范和成熟,使这一时期的民族经济政策,更具有代表性

和鲜明的特色。

改革开放时期,根据中央关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要保持稳定的精神,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对民族地区给予了相应的照顾与支持。同时,针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对开发民族地区矿产资源的有关政策、鼓励对口支援的相关政策、对农牧业发展方面的相关政策、“分级包干”的财政经济政策、边境贸易的相关政策、改革开放时期的扶贫开发政策、民族贸易的优惠政策等。

1991年,我国在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

期之后。为适应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采取了许多优惠照顾政策,促使少数民族地区

万方数据

经济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发展。

总之,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根本宗旨,是多民族国家应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生产发展,人民富裕,国之大计,国之根本。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没有各民族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素质的不断提高,就没有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只有充分重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更好、更快地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民族政策文件汇编:第二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8.

[3]国家民委办公厅,政法司。政策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族政策法规选编[G].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

1997.

[4]金炳镐.民族纲领政策选编[G].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社。2006:419.

[5]金炳镐,等.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M].哈尔

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512.

【6]邓小平文选:第l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162、164.

[7]人民日报.1951一12一14.

[8】毛泽东选集:第5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9]刘先照.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同题[M].北

京:民族出版社.1994:14.4.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8.

[1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

民族工作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1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研室.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

人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257.[1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

作文献选编:1990—2002年[G】.北京:中央文献出

社。2003:212、215、216、211.

[14]人民日报.2003—03—05:(1).

【15]胡锦涛.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R】.北

京:人民出版社,2005:6、15.

【责任编辑都永浩]

民族政策体系: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体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五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金炳镐, 何山河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北京,100081黑龙江民族丛刊

HEILONGJIANG NATIONAL SERIES2011(3)

参考文献(15条)

1.中共中央统战部 民族问题文献汇编 19912.民族政策文件汇编:第二编 1958

3.国家民委办公厅;政法司 政策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政策法规选编 19974.金炳镐 民族纲领政策选编 2006

5.金炳镐 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政策通论 20026.邓小平文选:第1卷 19897.查看详情 19518.毛泽东选集:第5卷 1976

9.刘先照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 199410.邓小平文选:第2卷 1994

1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 199012.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研室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论民族问题 1994

13.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民族工作文献选编:1990-2002年 200314.查看详情 2003

15.胡锦涛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单行本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刘东亮.Liu Dongliang 论民族问题的文化化和法治化——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反思、改革与完善[期刊论文]-广西民族研究2011(2)

2. 熊坤新.吕劭男.郝·乌日娜 理论新发展学术新成就——评金炳镐教授新著《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6)

3.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辑部 认真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期刊论文]-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

4. 裴圣愚.秉浩 民族问题概念:民族工作的理论依据——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民族理论系列论文之三[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2)

5. 马丽娟 中国民族理论新论——读《中国民族理论新编》[期刊论文]-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6. 刘树军 用实际行动完成总书记提出来的目标任务[期刊论文]-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1(8)

7. 金炳镐.乌小花.张谋.JIN Bing-hao.WU Xiao-hua.ZHANG Mou 论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建设--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例[期刊论文]-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6)

8. 马守途.陈文新.MA Shoutu.CHEN Wenxin 当前民族理论研究领域若干问题的哲学分析[期刊论文]-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2)

9. 赵学先.ZHAO Xue-xian 中国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期刊论文]-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

10. 陶斯文 关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4(10)

本文链接:http://www.77cn.com.cn/Periodical_hljmzck201103001.asp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q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