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学概论基本知识

更新时间:2024-03-23 08: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党学概论》复习提纲

1、 政党的产生条件。

(政党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确立,是政党产生的经济前提。

社会分化及各阶级、阶层和集团之间的矛盾冲突,是政党产生的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观念是政党产生的思想前提。

2、 西方政党的发展史上的组织类型变迁。

组织类型考察:干部党、群众党、全方位党和卡特尔党 干部党:

组织特点:缺乏明确的政治纲领、稳定的社会基础和完善的组织结构,党员依赖个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联系起来。 群众党:

组织特点:(1)有全面的、系统的政治纲领,对党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作了正式的规定;(2)通过党的章程明确地规定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员参与决策的程序等;(3)建立了稳定的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党组织,党的领袖通过制度化途径产生并向党员负责,拥有大量的普通党员和积极分子,并由专职的党的干部来组织党的政治活动。 全方位党:

组织特点:(1)政党的意识形态色彩大大减弱;(2)党的高层领导集团的作用加强;(3)党员个体的作用下降;(4)减少对某一个特定的阶级、社会阶层或宗教团体过多的重视,超越社会-经济的分野和文化的分野,以便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更广泛地吸收支持者,使党具有“人民党”的特征。(5)保持和各种利益集团接近的渠道。 卡特尔党:

1、政党由社会成员自愿结成的社会团体变成“准国家机构”。 2、主流政党组成卡特尔联盟共享国家资源.

3、政党进入议会和政府的部分,即议会党团和担任政府高官的党员在党内占据着支配地位,党的领袖不但在党内拥有很大权力,而且越来越多地利用党外的专业咨询机构和专业人员。

3、 冷战后欧洲共产党的总体特征。

第一,在意识形态方面,欧洲共产党出现了右倾现象。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到认同议会民主制;从马列主义到超越马克思,思想多元化;淡化制度替代,强调共产主义的伦理性,即与个人自由、尊严和权利相一致的理想社会;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到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党。

第二,在党的组织建设上,提出建立“新型共产党”。放弃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强调党内的民主原则和开放原则,以表现共产党人的“多样性”。

第三,在政治策略上对党的联盟政策进行变革。改变过去僵化的战略,提倡建立新的、建设性的左翼联盟。

第四,在政治影响上,共产党在选举得票率、党员人数和外围组织的各个方面迅速衰退,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随之下降,后冷战时期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不再能稳居左翼第二大党的地位。

1

4、 绿党崛起的背景、意识形态内容和组织特点。

1、意识形态: 生态可持续 基层民主 社会正义 世界和平 2、组织特点

扁平化的网络型组织结构; 自下而上的基层授权; 集体领导制度; 干部的轮换和任期制;

5、 极右翼政党崛起的背景、意识形态内容和组织特点。

1、极端意识形态:

大都以民族主义为其核心价值观,鼓吹民族沙文主义和排外主义。 2、组织特点:

把高度集中的组织结构与个性化和富有魅力的领袖结合在一起,依靠现代传媒手段在短期内获得大批拥护者。

6、 西方学者开展政党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个领域1.选民中的政党

2. 政府中的政党 3. 作为组织的政党

两条路径1.结构路径

2.功能路径

7、 国外政党的研究情况。

一、早期研究(20世纪以前)

从 派别到政党 二、专门研究的出现和细化 对政党的态度:从批判到肯定

对政党进行考察的领域:政党作为组织的特点及其后果。 三、广泛、深入研究阶段

对政党进行正面的、广泛、深入而且细化的研究。

8、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理论。

1、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思想建党论 3、中共的制度建党论 4、中共的执政党建设理论

“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 ——毛泽东

9、政党的概念。

在给政党下定义的问题上应注意:

政党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政党产生的背景、运作的环境、发挥的功能都有所不同;在相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

2

10、现代政党的主要特征。

1、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

2、有明确的政治纲领,规定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

3、有完整的从中央到基层的组织系统, 有一定数量的党员和各级领导人 , 有约束党员行为规范的纪律 。

4、争取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党的政纲。

11、政党与利益集团的区别。

政党不同于利益集团

首先,政党与利益集团最大的不同就是政党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行使和维持政权,而利益集团的目的只是在于影响政府的个别决策。

其次,政党的组织规模和社会基础要大于利益集团。

12、列宁建党原则。

列宁建党原则:

(1)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由这个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是先锋队。 (2)党是无产阶级的有组织的部队。 (3)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 (4)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5)党必须按照集中制的原则建立起来。 (6)党内必须有全党共同遵守的纪律。

13、概括政党的分类方法。

1) 2) 3)

阶级标准: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中间阶级政党、农民阶级政党 其它利益标准:种族、民族,地域,语言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使命型政党,实用主义政党或掮客型政党 使命型政党:追求某种特定理想、在实践中坚持某些原则的政党。 共产主义政党 社会民主主义政党 保守主义政党 自由主义政党 绿党

基督教民主主义政党 4) 5) 6) 7)

与政治体制和政权的关系:执政党(狭义的支持性政党),在野党(支持性政党、反对党),反体制政党(革命党)

政党活动的目的:职位取向型政党,选票取向型政党,政策取向型政党 依据政党的产生途径:内生党,外生党

依据政党吸收党员的方式:直接结构政党——由个人党员组成的政党。

间接结构政党——拥有集体党员的政党。

8) 依据政党的组织形态:“干部党” ,“群众党”,“全方位党”,“卡特尔党”

14、政党选择“冻结”论

政党选择“冻结”论(冰点论)——普选

“在普选权实现前形成并参与第一次普遍竞争的政党,成功地与它们的选民建立了联盟。这些组合及其由此产生的政党体制被证明是永久性的。”

3

15、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之间的关系

(1)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密不可分、内在统一,共同构成了政党革命或执政的社会基础。党的阶级基础是获得广泛群众基础的前提,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则是巩固阶级基础的重要保证。一般而言,一个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越是雄厚广泛,政党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2)党的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不可相互替代。如果只注重阶级基础,而忽视了本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的意愿和要求,党就会因失去有力支持而丧失执政地位;相反,如果只强调群众基础,党就会因先进性的蜕化而失去代表性,最终被人民群众所抛弃。

16、选民与政党“结盟”(alignment)、“选民与政党解盟”(dealignment)、“选民与政党重新结盟”(realignment)的概念。

? ? ?

“选民与政党结盟”(alignment):选民出于稳定的政党认同(party identification)而持续不断地投票支持某个或某些政党。

“选民与政党解盟”(dealignment):由于选民在历史上形成的政党认同逐渐削弱而导致他们的投票行为发生重大变化,原有的政党与选民之间的结盟不复存在。

“选民与政党重新结盟”(realignment):由于选民的社会构成的长期变化而导致大量选民重新权衡他们的政治归属,其投票对象从一党转向另一党,从而改变了政党体制内部各政党相对实力的均衡。

17、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

? ? ?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是工人阶级政党产生的一般规律,是列宁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始终是工人阶级。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基础:农民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中的另一条规律。

新时期,我们在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基础方面的正确做法应当是:始终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同时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18、政党的党员的概念。

1) 党员就其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是指组成一个政党的基本成员。

2) 党员的概念从来都是与特定时期、特定政党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要找出一个对所有政党都适用的、

严格的党员定义是不会有结果的。

3) 现代意义上的党员概念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党的组织模式由“干部党”发展到“群众党”时才

形成的。

4) 政党的党员有个人党员与集体党员之分。个人党员即以个人身份加入政党的党员,由个人党员组成的

政党被称为直接结构的政党。集体党员即政党之外的某一社会组织的部分或全体成员集体加入党组织,拥有集体党员的政党又被称为间接结构的政党。

5) 集体党员更鲜明地体现了政党赖以存在并为之服务的社会基础,但集体党员融入政党的程度有限,对

政党的内部事务参与不足,与政党之间的心理纽带也不够强固,是特定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例外情况。个人党员不仅是西方政党政治中的常态,而且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

4

19、政党党员的层次。

党员的内部分层是对党员概念界定的深化和延续,反映了不同的党员参与政党组织活动的程度,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同影响力。

20、西方政党的消极党员和积极党员。

根据西欧政党的党员参与党的活动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消极党员和积极党员。消极党员是指那些入党主要是为了表示对党的支持态度,入党后没有积极参与党的活动,而且根本不打算积极参与的党员;积极党员就是我们所说的党的积极分子,他们除了履行党员的基本义务如缴纳党费和遵守党的纪律外,还要积极参与党的内外事务,包括出席党的会议、参与党内讨论、选举党的各级领导、提名党的公职候选人、动员选民、讲话或撰写文章为党做宣传,以及出面竞选公职,等等。

21、中西政党党员队伍的变化及其面临的问题。

? ? ?

政党的党员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西方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和壮大自己的党员队伍方面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西方政党:党员数量持续减少,党员变得更加消极。

中国共产党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的任务:适应时代特点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在扩大党员队伍的同时,整合各阶级、阶层利益,形成统一的理想信念和一致的政策取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22、政党的组织层级

现代政党是由多个层次、多种形式的组织共同组成的复杂体系。自“群众党”诞生至今,中外主流政党、欧美主流政党的组织在外部构成上大同小异,均采用“群众党” 的组织体系。

23、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

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① 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代

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② 党的各级领导机关,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和在非党组织中的党组外,都由选举产生。

③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委员会。党的各级委员会向同级的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④ 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

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

⑤ 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凡属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的委员会民主讨

论,作出决定。

⑥ 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5

24、当代中西政党组织变化的趋势。

?

总体来看,西方政党的组织结构出现了从“垂直模式”基础上向“扁平式的网络结构”模式发展的趋势。具体表现为:(1)更加分权, 即重视基层组织的权利和建设,提高上级组织的服务意识。(2)更加民主,特别是加强直接民主,赋予党内生活以实质内容,落实党员的民主权利。 ?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强调要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在制度设计上,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

从世界政党组织变化的实践来看, 虽然各国政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体系各不相同,但为了更好地实现政党的目标、执掌国家政权而进行的组织建设方面仍旧存在一些共同的规律。战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世界主要政党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发展党内民主、完善民主机制的措施。

25、西方国家政党政府的主要特征。

① “所有重大政府决策必须由民众在选举中依据党派标准选出的人们作出,或者由他们所任命的并对其

负责的人作出;

② 在一党政府中,政策必须由控制政府的政党制定,在联合政府中,政策须经各执政党谈判决定; ③ 最高级的官员(如内阁部长,尤其是首相)由各党遴选并通过他们所属的党向人民负责”。

26、中国的政党与政府关系的优势与不足。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府过程中权力的高度整合,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政治优势。与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权力分崩离析、国家建设困难重重相比,中国在政治权力上的统一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中国共产党与政府之间的这种关系模式,在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同时,也带来了决策过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不足、权力缺乏制约机制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

27、政党体制的定义及意义。

政党体制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当一个国家的政党体制适合该国国情时,就能从公民与国家政权的关系这一角度鲜明地体现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阶级、阶层、宗教、种族、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分层结构。

所谓政党体制(party system),是指制度化了的政党执掌、参与国家权力以及由此形成的政党关系的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政党从政的固定化了的模式

28、相关政党。

萨托利:其出现或存在足以影响其他政党竞争的状态的政党。它们是具有联合执政潜力或者讹诈潜力的政党。

6

29、萨托利的政党制度分类方法。

政党体制的分类方法 ?

定量法: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

以执政的政党数目为主要标准,可以把政党体制划分为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大类。一党制就是由一个政党独占政权的一种政治制度。两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政党,但只有两个主要政党单独地轮流执掌政权。多党制是指一个国家存在三个政党或三个以上政党,其中的一些政党联合起来形成多数党联盟而执掌国家政权。 ?

定性法:竞争型、非竞争型政党制度 ▲竞争型政党体制

政党通过竞争选票或议席的方式而上台执政的政党体制模式。

特点:(1)各政党通过竞选获得执政机会;(2)选民在不同的政党中间选择代表自己利益的政党;(3)竞选产生的执政党代表民意,并接受选民的监督。 ▲非竞争型政党体制

即不存在政党之间的竞争,国家长期由一个政党执政的局面。

特点:(1)领导党的权力集中,代表整个国家;(2)人们的利益表达主要通过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治团体;(3)政党与政府机关的关系密切,政党的组织化、制度化程度较高。 ?

将定性法与定量法结合之后的结果——萨托利的七分法,即一党制、霸权党制、主导党制、两党制、有限多党制、极化多党制和碎片化(原子化)多党制。

30、中国政党制度的总体特征。

1、政治定位: 共产党——执政党 八大民主党派——参政党 2、合作的基本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1、目前我国政党制度的运作的优势、不足及完善措施。

如何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方面,要求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以宪法为根本行动准则,依法执政,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和宪法权威,从宪政的高度去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问题,不断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根据自身传统和特点,建设高素质的参政党,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作用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p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