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雾都孤儿》看狄更斯思想的局限性

更新时间:2023-07-18 15:2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31卷第3期2008年06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gtze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协1.31Nm3

Jun.2008

由《雾都孤儿》看狄更斯思想的局限性

赖巧琳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中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多交织并存,情节也以大团圆为主,对社会批

判的锋芒很锐利,但同时又存在软弱无力之处。《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代表作,在现实的描写和对犹太人与资产阶级的不同态度方面即表现了这种思想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理想化的现实主义;反犹思想;完美的资产阶级人物

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395(2008)03--0331--02

一、理想化的现实主义

在创作《雾都孤儿》时,年仅25岁的狄更斯决心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他看到了穷人的悲惨遭遇,竭力想在自己的笔下描摹出社会的弊端。但由于作家特殊的气质和性格,作品最终还是跟创作初衷有不少出入。奥列弗的悲惨身世是极其让人同情的,他在济贫院长大,身受《济贫法》的“照顾”,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做工10个小时以上,稍有懈怠,毒打、关禁闭、饿饭的惩罚就随之而来。仅仅因为要求再添一碗“粥”的请求,他成了管理人员心中的小恶魔。他从未受到任何良好的教育,所接触的不是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就是堕落不堪之徒,然而他却有温柔的天性、善良的品德和仁爱的思想。不仅如此,他语言规范,谈吐文雅,有一颗丝毫未经尘世污染的心灵,身处社会的最下层,甚至不知道偷窃为何物。他对任何人都有一颗博爱的心,从来没有在背后诽谤、诅咒过那些毫无理由欺负他的人。他最出格的行为不过是当诺亚 克雷波尔侮辱了他的母亲时跳起来撞了此人一个跟头;在没有被派到街上偷窃之前,他跟恶魔头子费金及他的徒弟相处得很好,不管受到怎样的捉弄,都始终以乐观的心态

优点不足为奇,但换了恶劣的环境,又具备了这么多美德,似乎就有点不太寻常了。所以说,奥列弗的形象并不是很真实的,反而是作品中的另外两个盗贼少年:机灵鬼和乐天派,才是最真实的典型伦敦街头环境下典型的少年。狄更斯在小说中安排了很多巧合,奥列弗第一次跟小偷上街,被掏兜的第一个人恰恰是他的好友布朗罗,于是有了第一次被拯救,布朗罗先生弃置了他破旧的衣服,而这恰恰让盗贼发现了他的踪迹;第二次,他在匪徒塞克斯的劫持下人室行窃,被偷的又是他姨妈露丝 梅里所在的家庭,并由此结识了梅里一家人,重新获得了新生。但在情理上,这些巧合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以光明的结尾制造温馨的气氛,更像童话赋予孩子们的美梦。

二、对犹太人的鄙视

犹太人应该说是这个世界上灾难性最强的一个民族,从公元前一千多年的第一次被驱逐,到后来分散到世界各地逃生,其间经历了无数的流亡历程,并且成为欧洲各民族心目中的异端和被排斥杀戮的对象。在《雾都孤儿》中,狄更斯也脱离不了时代思想的

影响,对犹太人大加诋毁,认为犹太人生来就带有恶

魔般的品性,不应该属于人类文明社会中的一员。每

对待。两相对比,这些却大大暴露出狄更斯思想的不

足之处。如果奥列弗出身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里

当出现邪恶势力的典型场景时,犹太人往往是其中的

主谋或活动在其中的主角。如那个隐藏在阴暗、潮湿、肮脏街道的“匪窝”的窝主费金是犹太人;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另一个盗贼窝点,“三瘸子酒店”中正面出

面,身边有疼爱他的父母,关心他的姆妈,照顾他生活

起居的奴仆,负责幼儿教育的家庭老师,他具备这些

收稿日期:2008—03—18

作者简介:赖巧琳(1981一),女,重庆开县人,教师,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万方数据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月

332

现的侍者巴尼也是一个犹太人。简言之,小说每当要集中表现犯罪团伙的糜烂、肮脏生活时,最不可缺少的就是犹太人。犹太人在小说中可能不是最残暴、凶狠的,但却是最龌龊的、最令人厌恶和仇恨的。费金和赛克斯作为“恶”的势力的代表,是狄更斯一再否定的对象。但这两个恶徒又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赛克斯大胆、凶残、暴戾,无法无天。他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也不相信轮回报应,对于横在歹徒头上的绞刑架更是嗤之以鼻;他没有任何爱心,自私自利到独裁的地步,南希为了他放弃了平生惟一一次得到救赎的机会,而他却毫不犹豫地亲手杀害了可怜的姑娘。相比起来,费金最凶残的举止不过是当其徒儿和查里 贝茨空手而归时,他一拳把两人打下了楼梯。他对奥列弗也没有任何身体上的毒打和折磨。但是狄更斯在描写、刻画他们时却采用了不同的笔调。对费金,他几乎用尽了刻薄、嘲弄、鄙夷的笔墨,甚至不惜将其脸谱化;对赛克斯却显得客气得多了,起码在外貌上没有刻意地丑化他。除此之外,狄更斯在小说中还让盗贼赛克斯时时刻刻都远胜费金一筹。为了金钱与财富,赛克斯虽然与费金经常互相勾结、狼狈为奸,但是他却一直没有缘由地从内心深处鄙视费金。赛克斯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一方面来自他高大、健壮的体魄,另一方面来自他非犹太的种族血统,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居民,跟在欧洲社会中不断遭受到诽谤、攻击的犹太人比,他完全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雾都孤儿》出版25年后,也就是1863年,一位艾利萨 戴维斯夫人写信给狄更斯。她指责狄更斯的创作是鼓励“一种卑鄙的偏见反对受歧视的希伯莱人”,狄更斯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费金是种族偏见的产物,是犹太民族又一次遭受歧视的象征。以真实地反映生活而著称的狄更斯当然不同意这一责难,他对此要作出反驳。狄更斯从新兴的“进化论”中找到了替自己辩护的理论依据:犹太人既然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被划分为劣等民族,是被神与人所共同反对的异己另类,那么,他在《雾都孤儿》中塑造的费金形象尽管令人厌恶、痛恨,却是对他那个种族性格的真实刻画。他认为自己的创作是基于社会现实的。可是,回顾他的生活轨迹,他一生中并没有接触到很多犹太人。他的信念来源于周围的环境,身处在反犹思想强烈的欧洲大陆,他没有办法排除犹太人在公众跟中包括自己意识中的卑下形象。纵观历史,犹太人之所以在欧洲各民族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坏印象,并且无可选择地承担了社会方方面面的罪责,被认为是邪恶的根源,焉知

万 

方数据不是像狄更斯这样的世俗的眼光所造成的?

三、完美的资产阶级人物

《雾都孤儿》里出现了众多堪称完美的资产阶级人物,他们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布朗先生,梅里太太和他的儿子哈里,露西小姐,甚至奥列弗已过世的父母,他们的身上都体现了善良、爱、慈悲和关怀,美德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完美的集中。可以说,狄更斯对他笔下的人物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奥列弗初见露西时以为自己遇到了天使,这个姑娘成了爱和美的化身,身边没有人不喜欢她。哈里甚至放弃了自己优越的未来前景,选择到乡村做一个牧师,只为了和自己心爱的姑娘在一块,而这个姑娘的血统和出身则是为当时的大人物所咂舌的。梅里太太作为一个深受当时社会习俗影响的贵妇人,却能抛弃一切成见,接纳露西,并在奥列弗中枪之后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当故事以大团圆结束时,读者也由衷地感到喜悦。值得深思的是,这些人物,比如热心肠的布朗先生、脾气耿直的大夫,他们真的是那个社会的救世主吗?他们真的能拯救一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年轻的作家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是以理想主义支配其中的。他看到了社会的黑暗,看到了人间的不平,但除了依靠好心人的精神施与,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更好的方法。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狄更斯本人即属于他们,又怎么可能在自己身上发现漏洞?所以尽管一百多年后的肖伯纳尽情嘲笑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和自私嘴脸,但此时的狄更斯看到的只是他们美好的品德。我们不能指责狄更斯,他不可能跳出时代来发言。对于读者来说,过于完美的东西反而会显得很不真实,所以,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更多的是理想化的,是没有缺点的完美的人物。

尽管狄更斯一再声称尊重现实,并尽力摹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但作家是不可能脱离时代生存的,狄更斯的思想再伟大、再深刻,终免不了时代环境给予的熏陶和影响,致使他在自己的作品里没办法把思想臻于完美。

参考文献:

[1]乔国强.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的反犹主义倾向[J].外国文学研

究,2004(2)。

[2](英)狄更斯.雾都孤儿[M].荣如德,译.上海t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1.

责任编辑叶利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