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石油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单项选择题库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30 06: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被列宁称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的是-------B、马克思主义哲学

2、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与时俱进

4、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出发点是------C、实践

5、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6、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观是---- B、唯心史观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D、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基本矛盾的表现

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现实需要是------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要的思想是---- C、劳动价值论

10、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是---- C、无产阶级

11、2007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让欧洲人患上了“资本主义恐慌症”。很多人走

进书店,重新捧起马克思的《资本论》。这种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B、唯物论和辩证法 D、政治经济学

1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D、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被称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是----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列宁说:“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这里所讲的“非常有限的范围”是指--- C、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和第二性

3、对事物用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这是(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4、《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代表了一种典型的----- D、朴素辩证法观点

5、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D、朴素唯物论观点

6、旧唯物主义之所以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是因为-- C、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7、人们常说“心想事成”,这一观点在哲学上是------B、唯心主义的观点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9、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是-----B、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0、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B、对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

11、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这是------D、形而上学的观点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 D、坚持科学的实践观来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以后,开始出现了---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1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观实在性

1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运动

17、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 A、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19、美术学院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户外写生。大家在凤凰古城的山坡上,描绘眼前古城山水的美丽风景。学生们给出的画作各不相同。老师点评说,面对同样的景物,我们画出不同的意境,表达各自的感受,这就是艺术的基本原则。这里体现出哲学道理是----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20、意识从其起源看,它是---- C、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1、毛泽东同志有句话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传,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指的是( ) A、时间的一维性

22、毛泽东同志1958年的《送瘟神》诗句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该诗句反映了事物的-----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23、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2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理解,正确的有-----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25、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世界本原问题

26、从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专门为认识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和准备性的实践形式是--- D、科学实验

27、古代人不可能像现代人那样操纵自动化机器生产,用电脑遥控指挥道路交通,这显示了实践的( )

C、社会制约性

28、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实践是----B、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9、确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实践

30、社会生活的本质是--- C、实践

31、工程师先在头脑中构建出大厦,接着画出工程设计图,然后由工人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

B、意识转化为物质

32、北京奥运会提出的口号有:“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其中包含的含义有( )

A、人类社会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33、西方有个故事:一位将军因为缺了个钉马掌的钉子,后来因此掉了马掌,掉了马掌的战马在战场上跌倒了,这种情况下将军被敌方杀死,而这个将军的去世又影响了整个战局,最后导致了整个国家的灭亡。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34、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价值20万美元。这种算法强调了----- B、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3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6、有这样一则古代故事:“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流水。漉水暴涨,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有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该故事说明的哲学道理有----A、世界是不断变化永恒发展的

37、在19世纪初,火车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时候,马车比货车跑的都快,人们往往讥笑火车的低速度。但是到了20世纪以后,火车早已战胜了马车,成为人们最主要的运载工具之一。火车战胜马车的这里依据是----C、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规律

38、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于---C、他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39、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发展的实质是----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0、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的发展中,条件的意义在于----C、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灭亡 41、“世界不是即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D、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42、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C、对立统一规律

43、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引述列宁的思想,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在于( ) 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4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最根本的区别是----C、是否承认矛盾

45、构成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D、同一性和斗争性 46、“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告诉我们--- C、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47、孔子指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下列对“和”与“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 ) 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

4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49、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其哲学原理依据是(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50、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方法有-----D、矛盾分析法

51、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在1927年实际上就已经在井冈山上建立了革命根据地,一部分人民已经率先获得了解放。那么1927年在解放区实现的是----C、局部性部分质变

52、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该变化---- 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

53、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度”是指----B、事物保持其质的数量界限 54、“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关于-----A、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55、下列关于“过犹不及”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质量互变的客观规律

56、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指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A、辩证否定观

57、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主张是----D、否定式绝对的,不包含肯定的否定

58、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C、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59、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 C、前进行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

60、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61、有人认为:“在自然界中,即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因果规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当中产生的”。这些是关于因果关系的错误观点。关于因果关系,正确的理解包括( ) B、原因和结果是客观世界事物之间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62、以下关于假象的说法正确的是----D、假象是对事物本质歪曲的反映

63、下列选项中具有可能性的是----A、铁杵磨针

64、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着价格上下浮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

66、我国制定2015年远景规划的依据是-----D、现实性

67、揭示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范畴是---C、原因和结果

68、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方法的逻辑过程的起点是----思维抽象

69、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是-----A、归纳方法

70、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水果同苹果、梨、香蕉、桃子等的关系属于----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1、有人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是----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2、我国战国时期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73、意识能动作用最突出的表现是----C、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创造作用 74、“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宋代大学者朱熹《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此诗中没有包含的哲理是----B、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说明---C、人的能动作用是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76、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D、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

(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认识的主体是在实践中从事活动的人,认识主体的本质属性是---- B、社会性

2、马克思追哲学中的“客体”概念是指----- D、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3、实践是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D、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4、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是单独是自然界的本身。这说明---C、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马克思有句名言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这说明---A、人的认识和能力差别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6、摩尔根曾长期生活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的部落中,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对这种社会组织做了深入的了解,才写出《古代社会》这部不朽之作,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科学价值的见解。这件事说明— C、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7、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原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进前进。”这表明—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9、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体现的哲学思想是—C、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10、有思想家指出:“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矿物的商业价值,他没有矿物学的感觉”。这说明---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2、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人的心灵像一块白板,没有任何先天的观念,一切观念都是从后天获得的,是从经验得来的。这种观点的哲学倾向是----C、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13、古希腊哲学家帕拉图认为,由变化无常的具体事物构成的可见世界是不真实的,只是意见的对象;由永恒不变的理念构成的“可知世界”才是真实的,是知识的对象。这表明帕拉图的哲学倾向是( )

B、唯心主义先验论 14、“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路线的对立

15、中国古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万一大地山河都陷了,理毕竟还在这里”。他的这种观点是----- 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16、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是----- B、实践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

1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A、感性经验支持下的理论认识更丰富深刻

18、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是----B、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19、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B、认识论的唯物论

20、感性认识的特点是-----D、直接性和具体性

21、理性认识的优点是----- C、深刻性和全面性

22、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3、真理具有多方面的属性,其最根本的属性是-----A、主观与客观相一致

24、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科学史上的重要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在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代出现了许多新的科学问题和领域,牛顿物理学在很多方面不能解释新的科学现象了,于是诞生了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这样的新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发展史的事实说明----A、科学真理具有相对性

25、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A、真理的条件性

26、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关系会犯的错误-----C、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27、正当相对论得到全世界的称誉时,爱因斯坦冷静地说,如果引力磁场不能使光谱线向红端位移,广义相对论就站不住脚,这种观点是---- C、强调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8、哲学上的“价值”是指----- B、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的意义关系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德国哲学家尼采说:“我的学说是:有上等人,也有下等人,一个个人是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的---也就是说,一个充实的、雄厚的、伟大的、完全的人,要胜过无数残缺不全、鸡毛蒜皮的人。”根据以上表述,说明尼采的历史观是---D、英雄史观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如何看待-----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3、恩格斯指出:“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人能够弹奏第一提琴”,这句话说指的是----

C、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4、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5、社会意识就是----A、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6、社会存在中的决定性因素是-----D、生产方式

7、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8、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科学技术

9、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C、生产力

10、在上层建筑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C、政治上层建筑

11、经济基础的实质是----A、基本经济制度

12、经济基础的表现形式是----B、经济体制

13、社会发展进程中的-----D、统一性和决定性表明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前进的。

14、社会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的进程。构成社会发展主要内容和阶段的是---D、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15、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的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C、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

16、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居住在山区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高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的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孟德斯鸠的这种观点属于----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7、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是指----D、社会发展过程具有客观规律性

18、中国传统蒙学书籍《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种关于人的观点是--- B、抽象人性论

19、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0、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社会基本矛盾

21、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历史的钥匙是----B、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22、阶级的实质是----C、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23、阶级首先是一个---B、经济范畴

24、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B、私有制的形成

2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D、直接动力

26、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突出表现在----B、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

27、一切阶级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围绕着下面那个轴心而展开的---B、经济利益

28、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

29、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A、社会革命

3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

C、它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1、科学技术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B、渗透性要素

32、科学技术革命作为社会动力体系中的一种动力,它是----D、历史的有力的杠杆 33、“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34、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认得本质是---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C、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3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

37、社会历史的本质是-----B、人的实践 3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C、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五)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不是物,而是物掩盖下的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的这一论断的意思是—C、商品体现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2、在下列关系中,属于内容与形式关系的范畴是---B、价值与交换价值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4、一切物质财富生产的普遍特点是-----A、都有具体劳动参与,创造使用价值

5、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的相互联系的两重社会属性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6、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这对矛盾的解决有赖于---C、商品交换的实现

7、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B、劳动二重性学说

8、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A、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实用价值的数量增多

9、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10、商品价值量的多少是由-----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C、价值

12、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是---D、货币形式

13、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C、价值规律

14、价值规律对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调节作用的实现形式是-----

C、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从而影响各个市场主体的利益

15、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C、自觉运用和自发起作用共同实现的

16、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与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矛盾

1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商品的最大特点是它的---A、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1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B、劳动力成为商品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B、价值增值过程

20、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动力和最高目标是-----A、获得剩余价值

21、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中,其价值不是原样被转移到新产品当中,而是被重新创造出来的是---

B、可变资本

22、在价值增值过程中,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C、前者不发生价值增值,后者发生价值增值

23、某资本家企业投入100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为8:2,所生产的产品价值为13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150%

24、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D、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25、某企业的资本家即没有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也没有通过改进技术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是在企业中发起劳动竞赛,要求工人将每天生产的产品数量从原来的100件提高到120件。这属于---

B、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6、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B、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7、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B、扩大再生产

28、下列各项属于资本积累的是----C、通用汽车公司将上年利润的60%用于通用汽车电子商务网建设

29、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了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

30、某工厂由于原料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工厂的---B、资本价值构成

3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将会直接导致----A、劳动力的过剩

32、商品的成本价格是------C、c+v

33、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C、技术构成

34、资本有机构成是指-----C、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35、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36、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B、用暴力剥夺广大农民的土地

37、某资本主义企业在一年内投入的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分别为100万美元、400万美元,剩余价值为400万美元,则该企业在该年的声誉价值率和利润率分别为------B、400%、80%

38、货币资本在资本循环过程中的作用是----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

39、研究个别资本循环的目的在于---A、考察产业资本连续运动的条件

40、G---W…P…W’---G’是---A、资本循环公式

41、下列关于资本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有-----A、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结、缺一不可的

4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43、考察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44、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是根据---C、社会总产品在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的最终用途 45、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该论断意味着---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但从现象上看,它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6、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47、平均利润的形成----D、掩盖了单个资本家对本部门工人的剥削,但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阶级性

48、平均利润的形成是---D、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4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暴露了----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50、典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按照先后次序为----D、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51、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阶段是----A、危机阶段

52、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是-----C、政治统治职能

53、下列不属于资本主义“三权分立”制度的权利是---D、监督权

54、能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是---A、生产资本

55、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棉花是作为-----A、流动资本

56、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D、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57、生产资料中即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设备

58、社会资本运动包括---B、生产和个人消费、资本和商品流通、物质和价值补偿

59、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问题的两个基本原理和理论前提是指----

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

60、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是指----B、v+m

(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C、从追求平均利润转变为追求垄断利润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必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种必然性根源于----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为了有效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A、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是由---

D、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根据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是在党的----

B、十四大

4、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A、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是------D、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奖金收入

6、按劳分配是----D、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依据是----B、按贡献分配

8、再分配注重公平,主要依靠的是----C、政府作用

9、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主要依靠的是---B、市场机制

10、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的分配政策是在党的-----C、十六大

11、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在党的---D、十六届五中全会

12、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的核心是-----B、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B、经济发展方式

14、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的是---B、生活宽裕

15、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的是------D、管理民主

16、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思想,面向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在党的----B、十五届四中全会

17、建设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C、发展循环经济

(九)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D、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我国的国体是----B、人民民主专政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B、民主集中制原则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目前,我国直接选举人大代表,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的是----A、县(市)级人民代表大会

7、社会主义时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是----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是----B、基层民主

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C、依法治国

10、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核心是----B、有法必依

11、法制是依法治国的---D、前提和基础

12、政治体制改革要着重加强制度建设,这是为了----A、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3、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是---A、民主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C、人民民主

15、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C、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稳定

16、民主、自由、人权是----D、人类的普遍追求

17、1980年8越,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怎样避免和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时,邓小平的回答是-----B、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

18、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B、人民内部矛盾

(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大力建设---

D、和谐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B、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B、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4、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迫切需要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党为促进文化事业发展而提出的文化艺术发展必须遵循的方针是---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6、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抓住了根本,才能形成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树立全社会的和谐理念、形成全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以及营造全社会的和谐舆论,这个“根本”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B、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9、在社会主义荣辱观中,与“以团结互助为荣”相对应的是---D、以损人利己为耻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11、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B、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问题

12、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C、繁荣文化市场

(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一个重要目标是---C、社会更加和谐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获得审议通过是在党的---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提出“和为贵”观点的是----B、孔子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内涵包括----A、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心在----A、基层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A、安定有序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我们党的执政基础中突出强调的是-----D

9、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阐述是在----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者之间的关系是----A、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1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B、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D、坚持改革开放

14、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B、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5、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解决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16、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是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因为-----A、就业就是民生之本

(十二)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概括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2、最早提出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D、《告台湾同胞书》

3、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也是关系到中美双方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是---C、台湾问题

4、实现两岸合同统一,我们寄希望与台湾人民,充分尊重---D、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

5、1993年4越,标志着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B、汪辜会谈

6、1995年1越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进度的重要讲话是---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在于---B、增强大陆综合国力

8、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将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的时间是---B、2005年

(十三)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在党的----C、十三大(1987年党的十三大)

2、邓小平强调,应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和解决的问题是---B、发展

3、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4、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的历史事件是----C、苏联解体

5、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A、1953年会见印度代表团

6、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D、胡锦涛

7、下列对独立自主这一基本立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时,要考虑本国利益,不考虑别国利益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D、国家主权平等

9、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是---A、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10、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建立的新安全观是----D、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

12、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们坚持---A、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始终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

2、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A、根本方针

3、党总结了建国后在对待知识分子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一部分的重要地位,是在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4、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和核心的是---C、知识分子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A、农民阶级

6、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我们党的社会影响力,就必须---B、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也吸收到党内来

7、劳动、知识、人才、创造,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生产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的是-----B、知识

8、被称为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一大优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的是---D、统一战线

9、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A、民族平等

10、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B、民族团结

11、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D、各民族共同繁荣

12、被称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的是---D、人民军队

13、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主要标志是---A、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14、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B、军事人才的现代化

15、加强军队的革命化建设,必须始终摆在全军各项建设的首位,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的是--- B、思想政治建设

16、在当今世界,正在成为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和核心的是----A、信息化

(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以下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阐述正确的是---C、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改革党的领导体制的关键是---A、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4、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是---D、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新时期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危险是---C、脱离群众

6、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衡量标准是----A、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不断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及促进共同发展是新世纪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实现这三个任务的根本保证是---D、加强党的建设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2、近代曾通知台湾半个世纪的国家是---D、日本

3、1900年,俄国军队入侵中国东北制造的惨案是----B、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4、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C、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