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汉文化的发迹与昌盛
更新时间:2023-09-02 17: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西安汉文化景区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西安——汉文化起源之地
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之地,由周文王营建,建成于公元前12世纪,先后有21个王朝和政权建都于此,是13朝古都,不仅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最久(1200多年),建都朝代最多的城市,更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城市。(注释:西安高陵杨官寨遗址发现,将中国城市历史推进到了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数千年的建城史上,这块土地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从奴隶制社会的顶峰西周王朝、中国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秦、中国第一个盛世王朝西汉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唐朝,西安书写了中国历史最华彩的篇章。面对这古城,我们往往惊叹于兵马俑的伟大,感慨于盛唐的万邦来朝,似乎不经意间对西安汉代人文历史深厚的积淀熟视无睹了。在此,我们无意于菲薄当代西安人的遗忘与漠视,只不过赞叹于这里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忧虑于古老的汉文化在越来越多崇尚西方文化的人们眼中,究竟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还是一副因袭的重担?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中,它能否满足我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当我们直面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应效仿西方人对自己文化的推崇和高调,还是保持中国人特有的谦虚?一切让我们从这段文明发迹与昌盛之地——西安谈起,在对这座大汉都城,汉朝历史的解读中,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公元前202年,经过了近四年的“楚汉战争”,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上演“霸王别姬”之后,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政权,定都于此,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从此开创了西安千年帝都的辉煌史。随着霍去病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张骞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开通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郑吉驱逐匈奴在西域势力,助汉朝一统西域诸国,设西域都护府 中国从此成为东方第一大帝国,与西罗马并称
两大帝国。正是因为汉朝的声威远播,外族开始称呼中国人为“汉人”,而汉朝人也乐于这样称呼自己,“汉”从此成为了伟大的华夏民族永远的名字。
西安作为这个帝国的都城,自然也成为那个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汉代的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从公元前202汉高祖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后经汉惠帝修建长安城墙,汉武帝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90多年的修建。汉长安城逐步发展成为城墙高12米,宽12~16米,全城共有12个城门,长安城有12座城门和8条主要街道,最长的街道长5500米。城内的宫殿、贵族宅第、官署和宗庙等建筑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二。宫殿集中在城市的中部和南部,其中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其中未央宫是从汉惠帝开始的许多皇帝的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宫殿之一,它由前殿、椒房殿等40余个宫殿组成,东西两墙各长2150米,南北两墙各长2250米,全宫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全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它由刘邦的重臣萧何监造,汉代皇帝均居住在这里,在后世人的诗词中未央宫已经成为汉宫的代名词,现在汉未央宫的遗址中仍存有当时高大的夯土台基。居民区分布在城北,划分为160个“闾里“。市场在城市的西北角上,称为“长安九市”。汉长安城一改战国时期大小城相套的格局,把居民区、工商业区和宫殿区集中在一座城市里,后世的都城都沿用了这一体系。
汉长安城在汉朝之后又有数个王朝定都于此,隋朝初年这里被废弃,其众多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现大兴新区辖区内。其中位于大兴新区的汉辟雍遗址在汉长安城安门外直南大道东侧,北距长安城南墙约2公里是汉代礼制建筑,由西周的教育场所变为“行礼乐,宣德化”的礼制建筑。它和建造于汉长安城南侧,遗址位于今大兴新区的任家口村东,十里铺西北处的汉明堂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一组皇家礼制建筑。
在大兴新区辖区内,还有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国立中央最高学府——汉太学遗址。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在长安门外筑太学校舍,由太常选拔“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推荐“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的优秀青年,“随上计吏至京师,诣太常,得受业如弟子。定额五十人,免除本赋。”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时,更达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
除此之外,大兴新区内还发掘有汉时期的汉灵台遗址、武库遗址、酒市、官署和角楼建筑遗址、桂宫宫殿遗址、制陶、冶铸和铸币等手工业作坊遗址等,汉文化涵养和典故十分丰富。文化古迹的出土为西安这座城市深深的打上了汉文化的烙印,同时,这里也成为了汉文化发迹与昌盛之地。
在历史上,随着汉朝政治的开明,礼制的完善,教育的发达,中华文明翻开了璀璨的一页,在这个历史时期有许多文化著作涌现并留存于,对后世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以后两千年正史的编纂提供规范。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汉政府还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世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同时,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载体“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解嘲》、《逐贫赋》、《酒箴》等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汉代时期,隶书亦渐渐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文化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就在这一时期涌现。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它的出现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同时,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其艺术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超过了以往,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有学者认为是受罗马及欧洲人制造琉璃技术的影响,因为当时的人们与上述地区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汉代陶器当中,瓦当的艺术成就非常突出,我们耳熟能详的“秦砖汉瓦”中的“瓦”指的就是汉代的瓦当,这一时期的瓦当做工精细,新出现了装饰有篆体文字的瓦当,这些文字瓦当多为小篆书体,排列组织和谐匀称,布局讲究,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文辞多为一些祈福的吉语,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注释“瓦当是瓦的头端,瓦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主要功能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是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这个时期还发明了蒸馏法、水力磨坊、现代马轭和肚带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造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罗盘。此外,汉代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三铢钱、五铢钱等,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铜镜,彩绘工艺独特,如马王堆所出土的帛书彩绘,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
文化的繁荣与科技的发达为汉代对外经济贸易奠定了物质文化基础,也是汉文化对外传播的先决条件。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由张骞出使西域为契机,开通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也就是举世瞩目的“丝绸之路”。在这条逾7000公里的长路上,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
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正如“丝绸之路”的名称,丝绸与同样原产中国的瓷器一样,成为当时一个东亚强盛文明的象征,各国元首及贵族曾一度以穿着用腓尼基红染过的中国丝绸,家中使用瓷器为富有荣耀的象征,同时,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历史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当中,商队从中国主要运出铁器、金器、银器、镜子和其他豪华制品,运往中国的是稀有动物和鸟类、植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
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西汉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华各民族的核心汉族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中华地区在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多方面都逐渐趋于统一,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从此中华地区的各族就出现了统一的汉族。他曾经有着强大的武力,一度是令人生畏的征服者,同时,他建立起的国家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也算得上是民物丰饶的国度。但最令她光彩夺目的,莫过她的文化,尽管被现代的很多人当做陈词滥调了,但对于汉文化,还只能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汉文化的以柔克刚、自强不息、胸怀博大、荣辱之道和中庸之道的道德价值观,一直到现在还在人们的骨子里深藏。没有咄咄逼人的态势,没有武力的强制,汉文化凭借自身的魅力穿越时空,有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
西安作为汉文化蕴涵最丰富的载体,受传统汉文化影响极深的地区,因为出于汉文化的盛世时期,使得西安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面也具有一种天然的大气开阔的意向。以大兴新区的开发为例,它以丰富的汉文化遗迹为依托,以深厚的汉文化积淀为根本,深层次挖掘汉文化资源内涵,通过建立有效的汉文化资源保护机制,营造与汉文化对应的环境氛围,积极开发多方位的汉文化衍生产品,丰富其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运用多种载体宣传扩大其文化影响力,
迎合现代人高层次文化需求,实现汉文化资源可持续,吸引越来越多人对汉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可以预见,在这些代表着汉文化发迹和昌盛遗迹上,现代的西安人将以兼并包容的态度将西方科技与东方古老有机融合,坚持汉文化中最璀璨夺目的民族传承,在对历史的最终和生活的需求中取得完美的平衡,昌盛了两千多年的汉文化,必将在现代的西安人手中再次绽放出闪耀的花火。
正在阅读:
西安——汉文化的发迹与昌盛09-02
徐志摩伤感语录汇总11-20
作文讲评课教学模式初探06-23
201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建设工程经济》真题及解析04-26
推荐下载 2019小学教研工作计划 2019教研工作计划-最新05-18
wine qq 2010安装03-09
商业地产开发中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1-03
课程大纲中文版_FNP05-23
男孩名字库201802-21
升旗仪式主持词02-23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发迹
- 西安
- 昌盛
- 文化
- 英语专业四级高频词汇表1200
- 数字光模块基础知识介绍
- 中国爆震传感器市场深度调查及未来五年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锐能微第三代单相计量芯片应用笔记v1.2
- 客服人员工作培训计划范例
- 初级维修电工模拟题2答案
- 江苏省资料表格1
- 成都住房公积金汇缴变更清册
- 中国汽车安全装置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2016-2020年
- 11-12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新人教版必修1
-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创建工作推进会会议记录
-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数学试题文科(含答案)
- 晏殊浣溪沙导学案实用
-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协议分析)
- 引水工程开工会议纪要
-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要点提示 中考分册复习用
- 中国工商银行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 心理咨询来访登记表
- 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提高说话技巧
- 1999年6月北京地区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统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