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概论11P

更新时间:2024-06-03 21: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世界经济的含义与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是在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形成的处于复杂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中的各国经济的总和,世界各国经济主体、经济活动及经济关系的总称。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研究对象:1.国际经济关系 2.各国内部的经济关系 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㈠萌芽时期(15世纪末-18世纪中后期)

1.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 场的形成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2.社会分工开始具有国际性质。 3.最初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但是,这时的国际分工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不过是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强制性的特殊分工。 ㈡初步形成时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1.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2.世界市场的形成 3.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出现

4.经济危机开始具有世界性和同步性 ㈢最终形成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成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1.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2.世界市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3.世界市场的内涵更为广泛 第一章第一节 大标题+总结段落

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多元的动力 自然环境、气候 人口 历史文明 社会结构 技术、教育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结合主要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第一节 二-第三四段+最后一段

第二讲 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Command economy),或计划经济体制,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计划。由于几乎所有计划经济体制都依赖政府的指令性计划,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亚当斯密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同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市场)”使社会资源分配达到最佳状态。

凯恩斯

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凯恩斯三大基本理论: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流动偏好规律

第三讲 国际贸易

相关专业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学概论、政治经济学等,会计学原理、统计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经济法、国际商法、证券投资、财务管理、管理学原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结算、外贸英语函电、外贸口语、外贸写作、外贸谈判技巧、国际经济合作、跨国公司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实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它由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国际贸易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发生,并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到资本主义社会,其规模空前扩大,具有世界性。 主要国际贸易理论(以下内容第四章第一节均能找到) 1.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16至18世纪)。 重商主义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经济思想

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论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2.比较优势论

大卫·李嘉图在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比较优势可以表述为:在两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是相等的。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双方均可节省劳动力,获得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好处。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815年, 《谷物法》的修订 1817年,《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与别国相比都处于劣势,仍然会进行国际贸易,仍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

“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 (萨谬尔森)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3.要素禀赋论

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又称H-O理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开端,被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又一大柱石,其基本内容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产生和一国的进出口贸易类型。广义的要素禀赋论包括狭义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

比较优势差异来自于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个国家拥有的生产资源。 要素丰裕度

针对国家而言,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衡量一个国家资源的相对供给量(*非绝对数量)

分为物质定义的标准和价格定义的标准 ①,各国全部资本和全部劳动的比率

②,各国利率(即资本的价格)与工资率(即劳动的价格)之比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要素丰裕度是一国的资源拥有状况,即一国的要素禀赋状况。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决定该国各产业适宜的或可行的要素使用比例范围;同样,也决定着要素价格的适宜的或可行的范围。

H-O理论认为要素丰裕度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源,一国出口该国丰裕要素密集使用的产品,进口稀缺要素密集的产品,这样各国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可见H-O定理,除了强调出口外,还重视了进口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要素密集度

针对产品而言,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在资本与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下,要素的密集度就是指生产一单位该产品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率。

定义:X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x=Kx/Lx,大于Y商品的生产所采用的资本与劳动投入比例ky=Ky/Ly,即kx>ky,则称X是资本密集型(capital-intensive)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labor-intensive)产品。 资本密集型 与 劳动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指该种产品生产中资本投入比其他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多的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特点是:投资大,容纳的劳动力较少,资本周转较慢,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消耗所占比重较大。 劳动密集型产品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产品,是指那些在生产过程的要素投入比例中,劳动力投入比重相对较高的产品,它是相对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言的,具体哪些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则没有统一的划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比重高,物化劳动消耗比重低的产品。衡量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标准是劳动与资本或劳动投入与生产量的比率。其特点是:技术操作要求较低,单位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所占比重较大。

目前,中国的出口中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品中70.3%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玩具、体育用品等。与此同时,中国从美国、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产品中有80%以上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机器设备、计算机和电子产品等。

一国应当出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丰裕而便宜要素的商品,应进口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要素的商品。 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四讲

1.国际投资:政府,企业,机构或个人为获得各种收益而进行的跨国界投资。 2.国际直接投资(FDI):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形式:(1)绿地投资:创办新企业,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附属机构、子公司中与东道国联合创办合资企业。

(2)跨国并购:通过现金股票等方式,收买东道国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份。 (3)利润再投资

3.国际间接投资:国际收支表中金融资产交易项下的投资活动,具体包括国际信贷,国际证券投资等。 4.主权财富基金(SWFs):一国政府所持有或控制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资基金或安排,主要资金来源为国际收支盈余或大宗商品出口收入。

第五讲

霸权是指所处的操纵或控制其他国家的地位。语出宋俞文豹 《吹剑录》:“成忠清之壮志,振勾吴之霸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权。”它被用来作为一种详细考察文化和权力之间关系的方法。它是由意大利政治活动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 金融霸权是霸权国凭借其压倒优势的军事、政治、经济和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并将自己的意志、原则或规则强制性地在整个体系推行,从而获得霸权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并不存在金融霸权,因为金融本身就是一国经济的核心。本质上,金融霸权是军事霸权和经济霸权的延伸,而军事霸权与经济霸权是金融霸权的基础,没有雄厚的军事与经济实力根本谈不上金融霸权。 金本位即金本位制 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货币含金量);当不同国家使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来决定。金本位制于19世纪中期开始盛行。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就狭义来说,金本位制即指该种货币制度。 金块本位制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受到限制,不再实行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限制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限制兑换金块。可见,这种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附有限制条件的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是一种持有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准许本国货币无限制地兑换成该国货币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行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行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率,通过无限制地买卖外汇来维持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3年基本消失。 特里芬悖论 由于当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地位,但各国为发展国际贸易,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导致其在海外不断沉淀,美国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作为国际核心货币应该保持币值稳定,这要求美国须是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成为一个悖论。 例证上世纪70年代因为美元泛滥形成的危机是对特里芬悖论的最好印证。 2009年,美国不断推出巨额美元救市计划,大量印钞造成美元全球泛滥。 牙买加体系 1、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牙买加协议正式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化,承认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的局面,成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度。同时IMF继续对各国货币汇率政策实行严格监督,并协调成员国的经济政策,促进金融稳定,缩小汇率波动范围。 2、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协议作出了逐步使黄金退出国际货币的决定。并规定: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成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取消成员国相互之间以及成员国与IMF之间须用黄金清算债权债务的规定,IMF逐步处理其持有的黄金。 3、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主要是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扩大其在IMF一般业务中的使用范围,并适时修订特别提款权的有关条款。 规定参加特别提款权账户的国家可以来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使用特别提款权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各参加国也可用特别提款权进行借贷。 4、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成员国的基金份额从原来的292亿特别提款权增加至390亿特别提款权,增幅达33,6%。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欢迎下载交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