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简答题示例

更新时间:2024-07-06 06: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文简答题示例

《训俭示康》

1.本文举例繁复,但因角度各异而不显累赘。试分析各事例与全文主旨之间的联系,讲出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

本文连用十二个人的事例,恰到好处地论述了要节俭的主旨。 作者先以自己为例,现身说法,接着又以自己的父亲为例。这两个人的事例是从家风的角度,以长辈的身份,正面教诲后代,特别亲切。

第3段举三个事例,主人公都是宋朝初年的人,与司马光父子不同时而同朝,当宰相或副宰相,与司马光的地位相同,以这样同朝同地位而同样节俭的事例教育后代,亲切而有说服力。这三个例子角度又各不相同,例子虽多而不重复:李文靖公厅堂狭隘,是房舍问题;参政鲁公家无器皿、肴、果待客,是饮食问题;张文节做宰相后自奉养跟以前一样,官位高了,节俭作风不变。所引李、张两人的话,各有独到之见,使人信服。

第五段前五例从正面说明“以俭立名”或者“成由俭”;后五个例子从反面说明不节俭而“自败”。并且同样是不节俭而“自败”的,具体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当代就败,如石崇丧身;有的身后名败,如管仲受讥;有的祸延子孙,如公叔文子、何曾;等等,这些事例都有根有据,令人信服。

《谏太宗十思疏》

1. 本文的语言多用四字句,读来朗朗上口;文辞骈散结合,具有参差之美;并且暗用典故,论据言简义丰。请分别加以分析,体会作者驾驭语言的高超艺术。

本文的四字短语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承天景命、善始实繁、克终盖寡、纵情傲物、载舟覆舟、垂拱而治等,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

骈散结合:如开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都是整句,结合“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的散句,整齐中有变化,既有节奏整齐之美,又有参差之美。

用典:本文多处暗用典故,如“载舟复舟”、“江海下百川”、“三驱以为度”、“宏兹九德”等都暗用历史典故,不仅言简义丰,也使说理更具说服力。

2. 有人说“思”为本片之骨,为什么这样说?

“思”为本篇之骨,是指“思”是本文的纲,统帅全篇,全篇都是围绕“思”展开论证的。文章第一段提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论点,并指出“思国之安”要“居安思危”;第二段总结历代君王的历史教训,从反面论证“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第三段具体提出“十思”,即居安思危必须做到“十思”,而做到十思人主就无须“劳神苦思”。

3.本文为什么能够打动唐太宗?

本文说理生动形象,而且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开头先用“固本”、“浚源”两个比喻,提出“思国之安,必积其德义”的论点,使说理生动形象,易于为人接受。

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反问、一些虚词的运用,都增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如开头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积德义”的重要性。然后引历史上君主善始而不能善终的教训,对比分析国君在创业和守业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态度导致不同结果,论述了不积德义、纵情傲物的危害性。接着论述了“积德义”的具体内容,提出十思,并论述其效果,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鸿门宴》

1.本文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分析作者是怎样将“张弛”艺术贯穿于宴会前、宴会中和宴会后的描写中的?

2.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试做分析。

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写刘邦面对第二天项羽就要进攻的危险局势,多次问手下“为之奈何”,并“兄事”项伯,表现了刘邦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处事圆滑狡诈等特点;项羽在听了刘邦的几句表白之后,马上把“曹无伤”说出来,表现了项羽轻信少谋、胸无城府的特点;樊哙在听说刘邦在鸿门宴上非常危急时,表示要“与之同命”,然后持剑闯帐等一系列行为、语言,表现了樊哙的忠勇性格。这些都是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3.本文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为鲜明突出,试做分析。

《劝学》

1.本文通篇设喻,试举例说明运用这种方法对于论证论点的作用 ①以第1段为例,作者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为喻,说明通过学习,可以使人比先前提高,也可以超过前人和老师;接着以笔直的木材可以弯曲成车轮,并且以后也不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为喻,说明通过学习可以从本质上改变原来的状态,提高人的境界, // 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有力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②以第2段为例,作者以“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为喻,说明通过学习,借助他人的知识、经验、外在的条件,可以解决自己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作用,有力地论证了“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

③以第3段为例,作者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为喻,说明学习要靠积累;紧接着以“骐骥”、“驽马”、“朽木”、“金石”为喻,说明学习要锲而不舍;最后以“蚓”和“蟹”为喻说明学习要用心专一。//这些都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学习应取的态度和方法,充分论证并巩固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

2.本文是从原文中分别截取的,现在连接在一起却给人整体之感,为什么?

本文虽然是从原文中分别截取的,现在放在一起仍然给人整体之感,逻辑性也很严密。第1段提出了“学不可以已”的论点,并总论学习的重要性,第2段阐明学习具有超越自身、提高能力的作用,第3段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段与段之间环环相扣,丝毫不给人以拼接之感,而是一个整体。

《石钟山记》

1.按照二“疑”、二“笑”、一“悟”等关键词,梳理本文的思路。 关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者首先引出郦道元的说法,并指出“是说也人常疑之”。这是一疑;接着引出唐代李渤的观点,并指出“然是说也,余尤疑之”,这是二疑。 为了释疑,作者找个机会亲自考察石钟山,先是“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这是一笑,寺僧随意求证,与郦道元的描述不符,不足为据;经过月夜亲临绝壁实地考察后,“因笑谓迈曰”是二笑,为自己找到石钟山命名的真正原因而快慰。 有上述经历和发现作者获得“一悟”,即本文的主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01.html

Top